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前期创造社小说与中国现代派原初模式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3页
1 社会语境: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原初模式的孕育第13-21页
   ·五四时代:文化的断裂与价值取向的重组第13-15页
   ·域外影响:多种现代主义思潮流派的借鉴与移植第15-17页
   ·主体取向:世纪末情怀与忧郁的个人气质第17-21页
2 理论模式:“文艺是苦闷的象征”第21-28页
   ·文学宗旨:自我是唯一的存在第21-23页
   ·创作动机:以生命的冲动为文学原动力第23-25页
   ·艺术方法:生命动流的自律与流淌第25-28页
3 主题模式:自我的追求与丧失第28-36页
   ·零余者形象:灵魂寄托的寻觅与放逐第28-30页
   ·二重性的性格:灵肉之间的冲突与变态第30-33页
   ·悲苦哀怨的情绪:生的艰难与精神的迷失第33-36页
4 艺术模式:西方现代主义叙事艺术的移植与杂糅第36-44页
   ·主观性内向性的叙事视角:内心独白的自我感叹第36-38页
   ·心理分析的叙事结构:弗洛伊德理论公式的图解第38-41页
   ·意识流的叙事手法:直觉、幻觉、自由联想的跳跃和绵延第41-44页
5 中国现代派小说原初模式的发展及流变第44-55页
   ·从创造社到新感觉派到先锋派的发展历程第44-46页
   ·原初模式的永恒主题及其继承中的多元生成第46-49页
   ·原初模式的艺术创新及其解构中的文字游戏第49-53页
   ·现代派文学模式的中国特色的探索第53-55页
结束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后期浪漫派小说的生命意识
下一篇:论新世纪小说中对农民工生存困境的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