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8-11页 |
二、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戏曲清唱历史的浏览 | 第11-13页 |
三、堂名之名及其历史溯源 | 第13-22页 |
1、堂名的几个定义 | 第13-15页 |
2、秦淮河畔的"清音小部" | 第15-17页 |
3、家班家乐与鼓手、僧道的融合 | 第17-20页 |
4、小结 | 第20-22页 |
四、堂名的业务形态 | 第22-30页 |
1、唱台、编制、演出流程及场合 | 第22-26页 |
2、"主客制"和收入情况 | 第26-29页 |
3、小结 | 第29-30页 |
五、近代以来若干堂名艺人的生平考稽 | 第30-48页 |
1、对演员和场面人员的供给——从"传"字辈谈起 | 第30-37页 |
2、拍先生涯 | 第37-46页 |
(1)、专业性教学 | 第38-41页 |
(2)、业余性教学 | 第41-46页 |
(3)、"行业"中的影响力 | 第46页 |
3、小结 | 第46-48页 |
六、余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