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绪论 | 第5-12页 |
第一章 荣格的原型理论与儿童元素 | 第12-21页 |
第一节 荣格的原型理论的创始 | 第12-15页 |
第二节 荣格的原型理论的阐释 | 第15-21页 |
第二章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儿童原型的表达及表现侧面 | 第21-46页 |
第一节 儿童原型的表达 | 第21-28页 |
一、成人主人公身上的儿童性 | 第22-24页 |
二、童年及对童年的回忆 | 第24-26页 |
三、对儿童的态度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儿童原型的表现侧面 | 第28-46页 |
一、阿辽沙:作为圣婴的儿童原型 | 第29-33页 |
二、德米特里:作为受伤的孩子的儿童原型 | 第33-40页 |
三、伊凡:作为孤儿的儿童原型 | 第40-46页 |
第三章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儿童原型所蕴含的宗教意识 | 第46-56页 |
第一节 儿童原型与宗教的关系 | 第46-50页 |
第二节 儿童原型与作家的审美观 | 第50-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