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7页 |
第一章 清初东北流人诗概述 | 第7-13页 |
第一节 流人、流人文化和流人诗 | 第7-8页 |
第二节 清初东北流人诗的时代背景 | 第8-10页 |
第三节 清初东北流人诗的阶段划分 | 第10-11页 |
第四节 清初东北流人诗研究现状及本论题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群星璀璨的清初东北流人诗创作群体 | 第13-33页 |
第一节 诗僧函可与冰天诗社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两次流徒塞外的桐城方氏 | 第15-19页 |
第三节 陈之遴、徐灿夫妇 | 第19-21页 |
第四节 吴兆骞与"七子之会" | 第21-25页 |
第五节 丁澎、祁班孙、张贲 | 第25-29页 |
第六节 杨越、杨宾父子 | 第29-31页 |
第七节 耕烟老人戴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清初东北流人诗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 第33-57页 |
第一节 "混同江水白山来"——清初东北流人景物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 第33-38页 |
第二节 "长留名姓在天涯"——清初东北流人田园风俗诗的艺术特色 | 第38-43页 |
第三节 "唐将曾传此驻兵"——清初东北流人怀古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 第43-47页 |
第四节 "伤心同是他乡客"——清初东北流人送别寄怀诗的艺术特色 | 第47-51页 |
第五节 "龙水滔滔看洗兵"——清初东北流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 第51-57页 |
第四章 清初东北流人诗历史定位思考 | 第57-64页 |
第一节 清初流人诗对东北尤其是戍地文化的影响 | 第57-61页 |
第二节 对清初东北流人诗重新定位及总体评价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