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当前的相关研究情况及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二)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三、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所用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一)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二) 所用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四、 本论文主要创新之处及未来仍需改进之处 | 第17-19页 |
(一) 本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17页 |
(二) 未来仍需改进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界定 | 第19-30页 |
一、 系统性金融风险概述 | 第19-24页 |
(一) 系统性金融风险相关问题辨析及其界定 | 第19-21页 |
(二) 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其他主要风险的辨析 | 第21-24页 |
二、 宏观审慎监管概述 | 第24-30页 |
(一) 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提出 | 第25页 |
(二) 宏观审慎监管的目的 | 第25页 |
(三) 宏观审慎监管的对象 | 第25-26页 |
(四) 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机构 | 第26-27页 |
(五) 宏观审慎监管运用的工具 | 第27页 |
(六) 宏观审慎监管的两大视角 | 第27-28页 |
(七) 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联性 | 第28页 |
(八) 宏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框架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播路径的理论基础研究 | 第30-42页 |
一、 金融国际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 第30-34页 |
(一) 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播的金融国际化 | 第31-32页 |
(二) 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播的金融国际化 | 第32-34页 |
二、 金融弱质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 第34-38页 |
(一) 代际遗忘角度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 第34-35页 |
(二) 债务—通缩角度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 第35-37页 |
(三) 金融体系经营先天脆弱性角度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 第37-38页 |
三、 金融创新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 第38-42页 |
(一) 金融体制创新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 第39-40页 |
(二) 金融工具创新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四章 金融危机中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探析 | 第42-53页 |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机理 | 第42-47页 |
(一)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 第42-46页 |
(二) 美国次贷危机的演进历程 | 第46-47页 |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演进机理 | 第47-53页 |
(一) 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背景——雁阵经济中的日本 | 第48-49页 |
(二) 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 第49-53页 |
第五章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案例研究 | 第53-67页 |
一、雷曼兄弟公司与美国次贷危机 | 第53-56页 |
(一) 雷曼兄弟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53-54页 |
(二) 雷曼兄弟公司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中的影响 | 第54-56页 |
二、美国长期资本公司案例研究 | 第56-60页 |
(一) 长期资本公司之母——所罗门公司 | 第57-59页 |
(二)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救助的范例 | 第59-60页 |
三、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 | 第60-63页 |
(一)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不良资产剥离的背景 | 第61-62页 |
(二) 不良资产剥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 | 第62-63页 |
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正面影响——摩根财团 | 第63-67页 |
(一) 摩根财团辉煌过去 | 第63-64页 |
(二) 1907 年救助市场的范例 | 第64-67页 |
第六章 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国际监管改革 | 第67-89页 |
一、 国际监管改革述评 | 第67-77页 |
(一) 美国次贷危机后的美国监管改革述评 | 第67-73页 |
(二) 美国次贷危机后的英国监管改革述评 | 第73-75页 |
(三) 美国次贷危机后的国际监管改革述评 | 第75-77页 |
二、 国际监管典范的巴塞尔协议 | 第77-89页 |
(一) 奠定国际地位的“巴塞尔协议 I” | 第78-79页 |
(二) 渐趋成熟的“巴塞尔协议Ⅱ” | 第79-82页 |
(三) “夭折”的“巴塞尔协议Ⅱ”催生“巴塞尔协议Ⅲ” | 第82-87页 |
(四) “巴塞尔协议Ⅲ”简评 | 第87-89页 |
第七章 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 | 第89-102页 |
一、 宏观审慎监管的策略 | 第89-96页 |
(一) 宏观审慎监管逆周期性监管策略 | 第89-93页 |
(二) 宏观审慎监管的流动性风险监管策略 | 第93-96页 |
二、 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 | 第96-102页 |
(一) 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 | 第97-99页 |
(二) 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三者间的关系 | 第99-102页 |
第八章 中国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情况及预警体系研究 | 第102-123页 |
一、 中国金融业系统性金融风险现状分析 | 第102-106页 |
(一)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分析 | 第102-104页 |
(二) 中国金融业系统性金融风险细化分析 | 第104-106页 |
二、 构建中国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预警体系 | 第106-123页 |
(一) 中国境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界定 | 第107-112页 |
(二)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预警体系的构建 | 第11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2页 |
一、 中文文献 | 第123-127页 |
二、 英文文献 | 第127-132页 |
后记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