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7振弦式矿山压力检测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19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5-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 ·系统的构成 | 第15-17页 |
|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17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矿山压力和振弦式压力传感器介绍 | 第19-28页 |
| ·矿山压力及矿山压力显现 | 第19-21页 |
| ·矿山压力的概念 | 第19页 |
| ·矿山压力的来源 | 第19-21页 |
| ·矿山压力显现 | 第21页 |
| ·振弦式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振弦式压力传感器的类型及应用 | 第22-24页 |
| ·振弦式压力传感器的优缺点分析 | 第24页 |
| ·压力的计算公式及补偿公式 | 第24-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 | 第28-38页 |
| ·μC/OS-Ⅱ介绍 | 第28页 |
| ·μC/OS-Ⅱ的内核结构 | 第28-29页 |
| ·μC/OS-Ⅱ的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 ·μC/OS-Ⅱ在LPC2129上的移植 | 第30-37页 |
| ·μC/OS-Ⅱ移植条件 | 第30-31页 |
| ·μC/OS-Ⅱ硬件/软件体系结构 | 第31-37页 |
| ·μC/OS-Ⅱ建立任务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8-50页 |
| ·硬件总体框架设计 | 第38-39页 |
| ·LPC2129核心模块 | 第39-41页 |
| ·激振电路 | 第41-42页 |
| ·频率检测电路 | 第42-43页 |
| ·CAN总线通信电路 | 第43-44页 |
| ·多路选择开关 | 第44-45页 |
| ·电源 | 第45-46页 |
| ·其他外扩部分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5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0-71页 |
| ·软件设计 | 第50-59页 |
| ·ADS 1.2 | 第50页 |
| ·创建一个新的工程 | 第50-53页 |
| ·编译和链接工程 | 第53-56页 |
| ·调试和下载程序 | 第56-59页 |
| ·分机模块软件设计 | 第59-68页 |
| ·主函数程序 | 第59-61页 |
| ·Task1程序 | 第61-62页 |
| ·Task2程序 | 第62-65页 |
| ·Task3程序 | 第65-66页 |
| ·Task4程序 | 第66-67页 |
| ·Task5程序 | 第67-68页 |
| ·主机模块软件设计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6 系统仿真与数据分析 | 第71-77页 |
| ·硬件电路仿真 | 第71-73页 |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73-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 ·工作总结 | 第77页 |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77-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