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33页 |
·高校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风险的含义 | 第20页 |
·财务风险的含义 | 第20-21页 |
·高校财务风险的含义 | 第21页 |
·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 第21-26页 |
·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所需投入巨大 | 第21-22页 |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 第22-23页 |
·高校自身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 | 第23-24页 |
·高校投筹资决策的失误 | 第24页 |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 第24-25页 |
·政府对高校的监督与约束机制缺乏 | 第25-26页 |
·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 第26-30页 |
·筹资风险 | 第26-27页 |
·投资风险 | 第27-28页 |
·财务内部管理风险 | 第28-29页 |
·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 | 第29-30页 |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基本理论 | 第30-32页 |
·高校财务预警机制的含义 | 第30-31页 |
·高校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前提 | 第31页 |
·高校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作用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40页 |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3-34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33页 |
·总体性原则 | 第33-34页 |
·敏感性原则 | 第34页 |
·可比性原则 | 第34页 |
·可行性原则 | 第34页 |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34-38页 |
·高校偿债能力指标 | 第35-37页 |
·高校营运能力指标 | 第37页 |
·高校发展潜力指标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 第40-53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5页 |
·基于 G1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概述 | 第40页 |
·基于 G1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 第40-41页 |
·基于 G1法确定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权重 | 第41-45页 |
·模糊综合评价预警模型的建立 | 第45-51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概述 | 第45-46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第46-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在 Y 大学的应用 | 第53-64页 |
·Y 大学财务状况简介 | 第53-54页 |
·Y 大学简介 | 第53页 |
·Y 大学的财务管理情况 | 第53-54页 |
·模糊综合评价预警模型在 Y 大学应用 | 第54-59页 |
·计算 Y 大学评价指标的数值 | 第54-56页 |
·确定 Y 大学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 第56-57页 |
·对 Y 大学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57-58页 |
·对 Y 大学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58-59页 |
·对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 | 第59页 |
·Y 大学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 第59-62页 |
·合理确定负债的规模 | 第59-60页 |
·合理确定负债的期限 | 第60页 |
·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论证 | 第60页 |
·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 第60-61页 |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 第61页 |
·强化领导财务意识 | 第61-62页 |
·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 | 第62页 |
·积极扩宽经费的来源渠道并加强经费支出管理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1 | 第69-71页 |
附录 2 | 第71-72页 |
附录 3 | 第72-73页 |
附录 4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