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42页 |
·概述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粗粒土的工程特性 | 第13-21页 |
·粗粒土的基本特征 | 第13-14页 |
·粗粒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 | 第14-21页 |
·土的应力路径研究概况 | 第21-41页 |
·应力路径的定义 | 第21-22页 |
·应力路径试验研究现状 | 第22-30页 |
·应力路径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 第30-41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41-42页 |
2 堆石料复杂应力路径试验研究 | 第42-61页 |
·试验堆石料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 第42-43页 |
·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试验内容 | 第44-50页 |
·等向压缩固结试验 | 第44页 |
·等应力比三轴试验 | 第44-46页 |
·转折应力路径试验 | 第46-50页 |
·应力路径试验成果分析 | 第50-60页 |
·等向压缩固结试验成果分析 | 第50-51页 |
·等应力比三轴试验成果分析 | 第51-54页 |
·转折应力路径试验成果分析 | 第54-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3 堆石料等应力比路径非线性弹性模型研究 | 第61-81页 |
·以压缩为主的幂函数模型形式 | 第61-62页 |
·等应力比路径四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 | 第62-71页 |
·p、q应力交叉效应的分解 | 第62-63页 |
·模型四个模量的函数表达式 | 第63-69页 |
·四模量模型的参数确定及试验验证 | 第69-71页 |
·等应力比路径三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 | 第71-80页 |
·K、G、J三模量的推导 | 第71-74页 |
·三模量模型的参数分析 | 第74-76页 |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 第76-78页 |
·三模量模型的试验验证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4 堆石料复杂应力路径非线性弹性模型研究 | 第81-98页 |
·邓肯-张模型的应力路径适用性分析 | 第81-85页 |
·等应力比路径试验验证 | 第82页 |
·转折应力路径试验验证 | 第82-84页 |
·模拟结果比较分析 | 第84-85页 |
·堆石料应力路径增量非线性模型 | 第85-92页 |
·p~q面内应力路径的分区 | 第85-87页 |
·回弹模量K_(ur)、G_(ur) | 第87-88页 |
·不同路径分区的模量表达式 | 第88-92页 |
·应力路径增量非线性模型的参数确定 | 第92-93页 |
·应力路径增量非线性模型的拟合验证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5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堆石料改进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 | 第98-124页 |
·亚塑性本构建模理论 | 第98-101页 |
·亚塑性材料的定义 | 第98-99页 |
·亚塑性本构方程的一般形式 | 第99-100页 |
·亚塑性模型与传统弹塑性模型的区别 | 第100-101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 | 第101-114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函数表示 | 第102-104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参数确定 | 第104-110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性能展示 | 第110-114页 |
·适用于堆石料的体变关系改进 | 第114-115页 |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Gudehus-Bauer模型改进 | 第115-118页 |
·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验证 | 第118-123页 |
·等应力比路径试验验证 | 第118-119页 |
·转折应力路径试验验证 | 第119-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124-126页 |
·结论 | 第124-125页 |
·展望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6页 |
附录主要符号及说明 | 第136-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37-138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作者简介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