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角下幼儿园课程实践探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前言 | 第7-16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7-9页 |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四、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五、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六、研究框架 | 第14页 |
| 七、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一部分 生态学视角下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 第16-29页 |
| 一、哲学基础——生态哲学 | 第16-20页 |
| (一) 生态哲学的含义及内容 | 第16-19页 |
| (二) 生态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 第19-20页 |
| 二、心理学基础——生态心理学 | 第20-22页 |
| (一) 生态心理学的含义及主张 | 第20-22页 |
| (二) 生态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 第22页 |
| 三、社会学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22-29页 |
| (一) 和谐社会的释义 | 第23-27页 |
| (二) 和谐社会对幼儿园课程的要求 | 第27-29页 |
| 第二部分 生态学视角下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理念 | 第29-35页 |
| 一、和谐性 | 第29-31页 |
| (一)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和谐 | 第29页 |
| (二)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和谐 | 第29-30页 |
| (三)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和谐 | 第30页 |
| (四)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和谐 | 第30-31页 |
| 二、关怀性 | 第31-32页 |
| (一) 对他人的关怀 | 第31页 |
| (二) 对自我的关怀 | 第31页 |
| (三) 对环境的关怀 | 第31-32页 |
| 三、开放性与发展性 | 第32-35页 |
| (一) 开放性 | 第32-33页 |
| (二) 发展性 | 第33-35页 |
| 第三部分 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生态学价值理念的缺失 | 第35-46页 |
| 一、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幼儿个性的忽视 | 第35-37页 |
|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游戏的异化 | 第37-41页 |
| 三、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创生性的缺失 | 第41-44页 |
| 四、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精神环境的贫乏 | 第44-46页 |
| 第四部分 生态学视角下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构想 | 第46-55页 |
|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 | 第46-47页 |
| (一) 全面性 | 第46-47页 |
| (二) 发展性 | 第47页 |
|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 | 第47-50页 |
| (一) 可持续性 | 第48页 |
| (二) 开放性 | 第48-49页 |
| (三) 整体性 | 第49-50页 |
| 三、幼儿园课程实施 | 第50-53页 |
| (一) 儿童现实生活与儿童可能生活的融合 | 第50-51页 |
| (二) 游戏与教学的融合 | 第51-52页 |
| (三) 生成性与预成性的融合 | 第52-53页 |
|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 | 第53-55页 |
| (一) 动态性 | 第53页 |
| (二) 发展性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