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 第12-22页 |
|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古代文献研究 | 第12页 |
| ·中医学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 ·中医药治疗进展 | 第13-14页 |
| ·实验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 | 第15-16页 |
| ·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学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治疗进展 | 第17-20页 |
| ·药物和手术联合治疗 | 第20页 |
|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与妊娠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与复发指标 | 第20页 |
|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相关因素 | 第20页 |
|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与妊娠 | 第20-21页 |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治疗 | 第21-22页 |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 第22-32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 ·一般资料 | 第22页 |
|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 | 第22-23页 |
| ·筛选标准 | 第23页 |
| ·纳入标准 | 第23-24页 |
| ·排除标准 | 第24页 |
|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标准 | 第24页 |
| ·脱落病例 | 第24页 |
| ·用药方法 | 第24-25页 |
| ·观察内容 | 第25页 |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5-26页 |
| ·复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第26-29页 |
| ·术后妊娠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 ·安全性观察 | 第30页 |
| 3 结论 | 第30-32页 |
| 第三部分:讨论 | 第32-39页 |
| 1 立论依据 | 第32-33页 |
| ·瘀血阻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机 | 第32页 |
| ·肾虚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产生发展的根本病机 | 第32页 |
| ·益肾序贯配合活血法的立题依据 | 第32-33页 |
| 2 组方以及方药分析 | 第33-36页 |
| ·气滞血瘀组方药分析 | 第33页 |
| ·肾虚血瘀组方药分析 | 第33-34页 |
| ·现代药理分析 | 第34-36页 |
| 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 ·CA_(125)水平、血清基础雌激素水平与EMs术后复发有关 | 第36页 |
| ·益肾序贯配合活血法降低机体CA_(125)水平,降低EMs术后复发率 | 第36-37页 |
| ·益肾序贯配合活血法有助于EMs术后妊娠 | 第37-38页 |
| 4 问题与展望 | 第38-39页 |
|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 ·研究时间 | 第38页 |
| ·证型诊断标准 | 第38页 |
| ·空白组 | 第38页 |
| ·观察指标 | 第38-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 附录 | 第44-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