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防臭涤纶纤维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第一节 抗菌防臭纤维的研发技术及制备 | 第11-22页 |
| 1. 前言 | 第11-12页 |
| 2. 抗菌防臭纤维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 3. 抗菌防臭的机理及方法 | 第13-14页 |
| ·抗菌防臭机理 | 第13页 |
| ·去臭的方法 | 第13-14页 |
| 4. 抗菌防臭剂的分类及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 ·无机抗菌防臭剂 | 第14页 |
| ·有机抗菌防臭剂 | 第14-15页 |
| ·天然抗菌剂 | 第15页 |
| 5. 抗菌防臭纤维的分类及制备 | 第15-19页 |
| ·天然抗菌防臭纤维 | 第15-17页 |
| ·人工抗菌防臭纤维的加工方法 | 第17-19页 |
| 6. 聚酯的合成技术 | 第19-20页 |
| 7. 涤纶长丝的生产工艺 | 第20-21页 |
| 8. 涤纶异形纤维 | 第21-22页 |
| 第二节 本课题的选择及目的 | 第22-23页 |
| 第三节 本课题的主要结果 | 第23页 |
| 第四节 本课题所采用的表征手段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纳米抗菌防臭剂前躯体的研制 | 第25-33页 |
| 1. 前言 | 第25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 ·原料的选择 | 第27页 |
| ·抗菌防臭剂前躯体制备浓度与粒度的关系 | 第27-29页 |
| ·制备条件对抗菌防臭剂前躯体分解温度的影响 | 第29-31页 |
| ·纳米氧化锌的抗菌防臭性能 | 第31页 |
| 4. 结论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抗菌防臭聚酯切片的研制 | 第33-41页 |
| 1. 前言 | 第33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34-35页 |
| ·PTA质量对聚酯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抗菌防臭剂加入量对切片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热稳定剂对改善切片热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抗菌防臭剂前驱体的加入位置 | 第38-39页 |
| ·抗菌防臭剂在聚酯中的分布状态 | 第39页 |
| ·抗菌防臭聚酯的性能及其质量指标 | 第39-40页 |
| 4. 结论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抗菌防臭涤纶长丝的研制 | 第41-51页 |
| 1. 前言 | 第41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 ·POY的生产工艺 | 第42-47页 |
| ·切片的结晶干燥 | 第42-44页 |
| ·纺丝组件 | 第44-45页 |
| ·纺丝温度 | 第45页 |
| ·纺丝速度 | 第45-46页 |
| ·集束上油 | 第46页 |
| ·冷却条件 | 第46-47页 |
| ·DTY丝的生产 | 第47-50页 |
| ·加工速度对DTY质量的影响 | 第47页 |
| ·摩擦盘材质 | 第47页 |
| ·拉伸倍数(DR) | 第47-48页 |
| ·D/Y值 | 第48页 |
| ·DTY主要质量指标 | 第48-49页 |
| ·抗菌防臭剂加入量对纤维抗菌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4. 结论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抗菌防臭涤纶异形丝 | 第51-55页 |
| 1. 前言 | 第51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4页 |
| ·异形喷丝板孔型选择 | 第52页 |
| ·熔体粘度对纤维异形度的影响 | 第52页 |
| ·纺丝温度对纤维异形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喷头预拉伸倍数的影响 | 第53页 |
| ·冷却条件的影响 | 第53-54页 |
| ·DTY异形丝各项指标检验结果 | 第54页 |
| 4.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