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之善--执政能力的伦理维度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7页 |
·问题缘起 | 第10-19页 |
·执政能力伦理研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0-13页 |
·执政能力伦理研究是强化政治权威的需要 | 第13-16页 |
·执政能力伦理研究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需要 | 第16-19页 |
·执政能力伦理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政党伦理视域中的执政能力伦理研究 | 第19-21页 |
·治理视域中的执政能力伦理研究 | 第21-23页 |
·行政伦理视域内的执政能力伦理研究 | 第23-25页 |
·论文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25-27页 |
·几点认识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论文结构 | 第26-27页 |
第2章 执政能力的伦理意蕴 | 第27-52页 |
·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及其构成 | 第27-33页 |
·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 第27-31页 |
·执政能力的构成 | 第31-33页 |
·政治伦理角度的执政能力 | 第33-42页 |
·真善美相统一的伦理底蕴 | 第33-36页 |
·和谐发展的伦理境界 | 第36-38页 |
·依法执政的伦理规制 | 第38-40页 |
·全心为民的伦理取向 | 第40-42页 |
·德性伦理角度的执政能力 | 第42-52页 |
·道德力理论的考查 | 第42-44页 |
·执政能力离不开道德力 | 第44-47页 |
·基于执政能力的道德形象 | 第47-52页 |
第3章 公共理性:执政能力伦理建设的道德理性基础 | 第52-85页 |
·公共理性的历程及其内涵 | 第52-61页 |
·从公共意志到公共理性 | 第52-56页 |
·公共理性内涵 | 第56-61页 |
·公共理性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理性前提 | 第61-73页 |
·政治文明之内涵 | 第61-64页 |
·现代政治文明建设基于公共理性 | 第64-69页 |
·政党政治必须有公共理性的向度 | 第69-73页 |
·公共理性是现代执政党伦理建设的理性基础 | 第73-85页 |
·公共理性是现代执政党应有的理性能力 | 第74-79页 |
·公共理性与执政党基本伦理诉求的一致性 | 第79-85页 |
第4章 执政责任:执政能力伦理建设的落脚点 | 第85-106页 |
·执政责任的内涵 | 第85-92页 |
·责任的学理考察 | 第85-88页 |
·执政责任的定义 | 第88-92页 |
·执政责任的内容 | 第92-99页 |
·基于责任性质的执政责任 | 第92-96页 |
·基于岗位的执政责任 | 第96-99页 |
·执政责任的实现机制 | 第99-106页 |
·现代政府责任缺失的根源 | 第99-102页 |
·行政问责制内涵及其建构 | 第102-106页 |
第5章 民主法制:执政能力建设的伦理制度保障 | 第106-132页 |
·执政制度伦理建设的必要性 | 第106-115页 |
·执政制度伦理的内涵 | 第107-109页 |
·执政制度是执政伦理的实现 | 第109-112页 |
·执政制度正当性的审视 | 第112-115页 |
·民主执政的伦理制度建构 | 第115-124页 |
·民主执政的伦理意蕴 | 第115-118页 |
·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一致性 | 第118-121页 |
·民主执政的制度安排 | 第121-124页 |
·依法执政的伦理制度建构 | 第124-132页 |
·法治的伦理意蕴 | 第124-127页 |
·依法执政的制度安排 | 第127-132页 |
第6章 公共节操:执政能力伦理建设的主体德性保障 | 第132-151页 |
·公共行政需要公共节操 | 第132-140页 |
·职责高于职业 | 第132-135页 |
·公共节操的内涵 | 第135-138页 |
·公共节操也是执政能力 | 第138-140页 |
·公共节操的表现 | 第140-146页 |
·忠诚 | 第140-141页 |
·廉洁 | 第141-142页 |
·仁爱 | 第142-143页 |
·理性 | 第143-144页 |
·审慎 | 第144-146页 |
·公共节操的培育 | 第146-151页 |
·内在自觉还是外部控制 | 第146-147页 |
·公共节操培育的途径 | 第147-151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51-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