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言 | 第1-10页 |
·关於王昭君的故事 | 第6-7页 |
·关於歷代歌詠昭君诗 | 第7-8页 |
·关於歷代诗人为何如此锺情昭君出塞这一主题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昭君诗主题的初步確立——昭君故事的流變及其原因 | 第10-27页 |
·故事框架 | 第10-16页 |
·昭君故事的原型 | 第10-13页 |
·故事发展演變的可能 | 第13-16页 |
·昭君故事的形成 | 第16-27页 |
·昭君形象及主题的演變 | 第16-19页 |
·《後汉书·南匈奴传》 | 第16-17页 |
·《後汉书·南匈奴传》的影响 | 第17-19页 |
·《琴操》 | 第19-22页 |
·昭君故事的发展 | 第22-27页 |
·《西京雜记》 | 第22-24页 |
·石崇《王明君词序》 | 第24-27页 |
三、歷代歌詠昭君诗主题思想的演變 | 第27-65页 |
·“我本汉家子,将適单于庭”——隋唐以前的昭君诗 | 第27-32页 |
·汉代的昭君诗 | 第27-29页 |
·两晉、南北朝时期的昭君诗 | 第29-32页 |
·隋唐时代的昭君诗 | 第32-43页 |
·承前啓後的隋代昭君诗 | 第32-34页 |
·異彩纷呈的唐代昭君诗 | 第34-43页 |
·对传统主體的继承与重塑 | 第34-38页 |
·新主题的开拓 | 第38-40页 |
·白居易的五首昭君诗 | 第40-43页 |
·宋代昭君诗主题的演變 | 第43-55页 |
·北宋的昭君诗唱和 | 第44-48页 |
·对传统主體的接受与重塑 | 第48-52页 |
·对传统主题的延续 | 第48-51页 |
·对传统主题的重塑 | 第51-52页 |
·翻案诗 | 第52-55页 |
·元代及其以後的昭君诗 | 第55-65页 |
·元代昭君诗主题的變化 | 第55-58页 |
·明清时代的昭君诗 | 第58-65页 |
·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悲远嫁、傷不遇主题的逐渐弱化 | 第59-60页 |
·若以功名论,几与霍衛同——壮昭君功业主题的突出 | 第60-61页 |
·无金償画手,妾自误平生——诗人对“不赂画师”的矛盾心理 | 第61-62页 |
·明清女性诗人的昭君诗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附录:《青冢志》歌詠昭君诗词增補 | 第66-8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介绍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