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部分 一人公司的历史考察 | 第8-22页 |
一、 一人公司的起源 | 第8-13页 |
(一) 事实意义上的一人公司 | 第8-10页 |
(二) 法律意义上的一人公司 | 第10页 |
(三) 一人公司起源的背景分析 | 第10-13页 |
(四) 小结 | 第13页 |
二、 各国一人公司立法例的考察 | 第13-22页 |
(一) 列支敦士登 | 第14页 |
(二) 美国 | 第14-15页 |
(三) 德国 | 第15-16页 |
(四) 法国 | 第16-17页 |
(五) 英国 | 第17页 |
(六) 欧盟 | 第17-18页 |
(七) 日本 | 第18-20页 |
(八) 其它国家和地区 | 第20-21页 |
(九)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一人公司法律上的界定及承认之必然性 | 第22-33页 |
一、 一人公司法律上的界定 | 第22-27页 |
(一) 一人公司之涵义 | 第22-23页 |
(二) 一人公司与其他企业形态之比较 | 第23-25页 |
(三) 一人公司之形态 | 第25-27页 |
(四) 小结 | 第27页 |
二、 一人公司制度上承认的必然性 | 第27-33页 |
(一) 单个投资者对有限责任的追求 | 第27-28页 |
(二) 实质意义的一人公司的广泛存在 | 第28-30页 |
(三) 拥有巨额投资能力的经济实体分散投资风险的需要 | 第30页 |
(四) 中、小企业为承认一人公司提供基础和动力 | 第30-31页 |
(五) 学者们为承认一人公司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 第31-32页 |
(六)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部分 一人公司的理论基础 | 第33-44页 |
一、 一人公司理论基础的各种学说及其评析 | 第33-35页 |
(一) 潜在社团说 | 第33页 |
(二) 股份复数说 | 第33-34页 |
(三) 特别财产说 | 第34页 |
(四) 法律效果归属点说 | 第34-35页 |
(五) 政策说 | 第35页 |
(六) 小结 | 第35页 |
二、 社团性——公司的本质特征? | 第35-38页 |
三、 一人公司的法人性 | 第38-44页 |
(一) 独立的财产是一人公司法人性的物质基础 | 第38-39页 |
(二) 独立运作的组织机构是一人公司法人性的组织基础 | 第39-41页 |
(三) 有限责任的滥用并不能否定一人公司的法人性 | 第41-43页 |
(四)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部分 我国法律上的一人公司 | 第44-59页 |
一、 我国一人公司的立法现状及其评析 | 第44-50页 |
(一) 我国立法上对一人公司的认可 | 第44-45页 |
(二) 国有独资公司的立法背景及其特点 | 第45-48页 |
(三) 我国一人公司立法现状评析 | 第48-50页 |
(四) 小结 | 第50页 |
二、 一人公司在我国法律上之准确定位 | 第50-54页 |
(一) 具体制度——应当承认法人、自然人一人公司 | 第50-51页 |
(二) 宏观效应——承认一人公司的可行性 | 第51-53页 |
(三) 小结 | 第53-54页 |
三、 完善我国一人公司的立法构想 | 第54-59页 |
(一) 宏观上——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54-55页 |
(二) 微观上——具体制度的设计 | 第55-58页 |
(三)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书目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