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 从要素中心说到系统中心说 | 第9-20页 |
(一) 从古代原子论到近代要素中心说 | 第9-13页 |
1、 古代自然哲学中的要素中心说 | 第9-11页 |
2、 近代要素中心说的确立和发展 | 第11-13页 |
(二) 现代物理学革命对要素中心说的冲击 | 第13-15页 |
(三) 系统科学的关系特征和系统中心思想 | 第15-20页 |
二、 从简单性原则到复杂性原则 | 第20-31页 |
(一) 经典科学的简单性原则 | 第20-23页 |
(二) 简单性原则的认识论根源及其局限性 | 第23-26页 |
(三) 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目标和方法论原则 | 第26-31页 |
1、 系统理论的整体透视和复杂目标 | 第26-27页 |
2、 控制论的复杂目标和方法论原则 | 第27-28页 |
3、 耗散结构理论的复杂性原则和科学大统一目标 | 第28-30页 |
4、 协同学的远大目标和复杂性原则 | 第30-31页 |
三、 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 | 第31-44页 |
(一) 传统科学中的线性思维观 | 第32-35页 |
(二) 线性科学思维的局限性 | 第35-38页 |
(三) 系统科学的非线性观 | 第38-44页 |
1、 非线性关系是整体性突现的基本条件 | 第38-39页 |
2、 非线性相干导致的对称性破缺是系统的有序之源 | 第39-41页 |
3、 非线性作用导致系统创生与自组织性 | 第41-42页 |
4、 非线性是系统演化的推进器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