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孕3号方治疗自然流产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前言 | 第7页 |
上篇 文献研究 | 第7-18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二. 现代医学对SA的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㈠ 现代医学对SA病因的认识 | 第8-11页 |
㈡ 现代医学对SA的治疗 | 第11-12页 |
三. 自然流产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㈠ 中医对SA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3页 |
㈡ 中医对SA的治疗 | 第13-15页 |
㈢ 中药安胎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四. 立题依据 | 第17-18页 |
下篇 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 第18-40页 |
一. 临床观察 | 第18-21页 |
讨论 | 第20-21页 |
二. 实验研究 | 第21-40页 |
㈠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㈡ 材料和方法 | 第22-26页 |
㈢ 结果和统计学分析 | 第26-33页 |
1. 各组妊娠大鼠一般情况 | 第26-27页 |
2. 羟基脲用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的变化 | 第27-28页 |
3. 各组大鼠的流产情况 | 第28-29页 |
4. 孕酮的检测结果 | 第29-31页 |
5. 孕激素受体的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6. 各组大鼠生殖器官组织形态学变化 | 第32-33页 |
(四)讨论 | 第33-40页 |
1. 肾虚黄体功能抑制病证结合动物流产模型 | 第33-34页 |
2. 助孕3号方对SA防治作用的机理探讨 | 第34-35页 |
3. 对内分泌失调性流产黄体酮治疗的价值 | 第35-36页 |
4. 中医学补肾健脾法论治SA机理探讨 | 第36-38页 |
5. 尚待讨论的问题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