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炉主汽温对象特性及控制策略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2-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5-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5-10页 |
1.1.1 超临界直流炉的发展概况 | 第5-6页 |
1.1.2 主汽温控制的重要性及调节任务 | 第6-7页 |
1.1.2.1 主汽温控制的重要性 | 第6-7页 |
1.1.2.2 主汽温调节的任务 | 第7页 |
1.1.3 国内外对直流炉主汽温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1.3.1 燃水比的调节 | 第8页 |
1.1.3.2 直流炉主汽温的细调 | 第8-10页 |
1.2 课题的目的及内容 | 第10-14页 |
1.2.1 课题的内容 | 第10-12页 |
1.2.2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苏制500MW超临界压力直流炉机组的概要 | 第14-18页 |
2.1 盘山电厂直流炉对象简介 | 第14-15页 |
2.2 锅炉的一次汽—水管路 | 第15-17页 |
2.3 直流炉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直流炉主汽温调节系统分析 | 第18-24页 |
3.1 直流炉的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3.2 影响直流炉主汽温的主要因素 | 第20-21页 |
3.3 直流炉燃水比的调节 | 第21-22页 |
3.4 直流炉喷水减温的调节 | 第22-24页 |
第四章 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4-33页 |
4.1 前馈补偿原理 | 第24-25页 |
4.2 系统辨识原理 | 第25-28页 |
4.2.1 系统辨识原理 | 第25-26页 |
4.2.2 递推最小二乘的算法 | 第26-28页 |
4.3 史密斯预估控制 | 第28-30页 |
4.3.1 预估补偿原理 | 第28-30页 |
4.3.2 误差分析 | 第30页 |
4.4 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原理 | 第30-33页 |
第五章 系统设计和仿真分析 | 第33-54页 |
5.1 燃水比的调节系统设计 | 第33-36页 |
5.2 前馈补偿器的设计 | 第36-40页 |
5.3 辨识的应用 | 第40-44页 |
5.3.1 系统的激励信号 | 第40-41页 |
5.3.2 采样周期和实验数据长度的选择 | 第41-42页 |
5.3.3 辨识的应用 | 第42-44页 |
5.4 主汽温对象的自适应史密斯预估补偿 | 第44-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