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

绪论第1-11页
第一章 发展问题及其现实整合第11-25页
 1.1 马恩科学观点综述第11-15页
  一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第11-12页
  二 科学技术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第12页
  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12-13页
  四 科学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力量第13-14页
  五 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的密切联系第14-15页
 1.2 邓小平的科技观第15-19页
  一 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第15-16页
  二 科学技术起着巩固社会主义的作用第16页
  三 把发展科学技术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位置,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第16-17页
  四 要解决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第17页
  五 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第17-18页
  六 要善于领导科学技术工作第18页
  七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第18页
  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18-19页
 1.3 生态转移:可持续发展战略第19-24页
  一 现状透视第19-20页
  (一) 人口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挑战第20页
  (二) 传统型工业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的挑战第20页
  (三) 现代农业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的挑战第20页
  (四) 城市化对资源与环境的挑战第20-21页
  (五) 贫穷对资源与环境的挑战第21页
  二 根源分析第21页
  三 战略转移第21-24页
 1.4 小 结第24-25页
第二章 科学社会学问题及其历史整合第25-40页
 2.1 科学社会学问题的展拓第25-32页
  一 科学与经济的社会互动关系第25-26页
   (一) 经济对科学的决定作用第25页
   (二) 经济对于科学的制约第25-26页
  二 科学与文化的社会互动关系第26-29页
   (一) 文化和反映社会的文化第27页
   (二) 文化背景与科学发展第27-29页
  三 其它第29-32页
 2.2 科学观思想的历史脉络第32-35页
  一 科学社会学的史前发展第32-34页
  二 科学社会学的历史发展第34-35页
 2.3 科学发展史的研究第35-36页
  一 古代科技的产生第35-36页
  二 近代科技的形成第36页
  三 现代科技的发展第36页
 2.4 工业革命的历史再研究第36-39页
  一 科学革命第37页
  二 工业革命第37-38页
  三 政治革命第38-39页
 2.5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后现代生态科学观及其哲学整合第40-55页
 3.1 物理主义科学观第40-44页
  一 物理主义的起源与演变第40-41页
  二 对物理主义的批判第41-44页
 3.2 后现代生态科学观的起源第44-47页
  一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解构特征第44-46页
  二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第46-47页
 3.3 后现代生态科学观第47-54页
  一 后现代生态论的心灵理论第47-48页
  二 对现代科学范式的批判第48-52页
  三 后现代主义的生态科学观第52-54页
 3.4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其思维整合第55-70页
 4.1 维渡论第55-60页
  一 维渡论第55-58页
   (一) 生态学第55-56页
   (二) 相对论第56页
   (三) 量子论第56-57页
   (四) 维渡论第57-58页
  二 维渡论中人的本体论第58-60页
 4.2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观第60-63页
  一、 科学观教育应不应该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第60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中国当代的发展提供什么?第60-61页
  三、 科学观教育是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第61-63页
 4.3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迁第63-67页
  一 西方哲学思潮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第63-64页
   (一) 科学主义:科学正面效应的哲学反思第64页
   (二) 人本主义:科学负面效应的哲学反思第64页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社会第64页
  二 现代科技环境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第64-66页
   (一) 硬环境第64-65页
   (二) 软环境第65-66页
  三 现代人主体环境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第66-67页
   (一) 情感环境第66页
   (二) 思维环境第66页
   (三) 思想环境第66-67页
 4.4 生态科学观的内容重构第67-70页
  一 科学伦理第67页
  二 科学异化第67-68页
  三 科玄之争(61)第68页
  四 交叉科学第68页
  五 科学思维第68-69页
  六 科学立法 科学合作 科学竞争 科学交流第69-70页
结论 科技与人类未来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路纵断面自动生成及优化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客货运输时间价值的确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