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1 研究进展 | 第13-25页 |
| ·杨树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杨树常用分子标记 | 第13-14页 |
| ·内转录间隔区(ITS)分子标记及特征 | 第14-15页 |
| ·内转录间隔区(ITS)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植物的抗盐生理研究 | 第16-25页 |
| ·与盐胁迫有关的对植物内源激素 | 第17-20页 |
| ·盐胁迫下植物内源激素的响应 | 第20-21页 |
| ·微透析法提取植物内源激素 | 第21-23页 |
| ·盐胁迫对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23-25页 |
| 2 杨树rDNA 的ITS 序列比较分析 | 第25-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 ·DNA 提取 | 第26页 |
| ·ITS 序列扩增与检测 | 第26-27页 |
| ·ITS 测序与分析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 ·ITS 序列长度与 G+C 含量分析 | 第27-28页 |
| ·ITS 序列的差异和遗传距离分析 | 第28-29页 |
| ·ITS 排序及信息位点的分析 | 第29-30页 |
| ·系统树的构建与分析 | 第30-32页 |
| ·讨论 | 第32-33页 |
| 3 不同浓度NaCl 胁迫对吴屯杨内源激素的影响 | 第33-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 ·吴屯杨的扦插与管理 | 第33页 |
| ·微透析法提取和测定内源激素 | 第33-37页 |
| ·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 ·不同浓度NaCl 胁迫对吴屯杨植株形态的影响 | 第38页 |
| ·不同浓度NaCl 胁迫下吴屯杨四种内源激素的变化 | 第38-40页 |
| ·NaCl 胁迫对吴屯杨内源激素间比值的影响 | 第40-41页 |
| ·NaCl 胁迫下内源激素间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 ·讨论 | 第42-44页 |
| 4 不同浓度NaCl 胁迫对吴屯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44-5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 ·吴屯杨的扦插与管理 | 第44页 |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44页 |
| ·叶片光合色素的测定 | 第44-45页 |
|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 ·不同浓度NaCl 盐胁迫对吴屯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45-47页 |
| ·不同浓度NaCl 盐胁迫对吴屯杨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 ·讨论 | 第49-51页 |
| 5. NaCl 处理对不同杨树品种的影响 | 第51-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1页 |
| ·杨树的扦插与管理 | 第51页 |
| ·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色素的测定 | 第51页 |
|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 ·NaCl 处理对3 个杨树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51-53页 |
| ·NaCl 处理对3 个杨树品种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附录 A 缩略词表 | 第63-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