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农田重金属污染特征 | 第11-12页 |
·农作物重金属污染传统方法监测 | 第12页 |
·农作物重金属污染遥感监测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光谱特征变化分析 | 第13-14页 |
·光谱特征参数与农作物生理生态参数关系研究 | 第14页 |
·光谱特征参数直接反演农作物重金属含量水平 | 第14-16页 |
·研究意义、内容、目标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论文组织 | 第17-19页 |
第2章 实验与方法 | 第19-23页 |
·实验设计 | 第19-20页 |
·数据采集 | 第20-21页 |
·野外光谱测量 | 第20页 |
·重金属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环境参数收集 | 第2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3章 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光谱特征 | 第23-29页 |
·研究区土壤污染现状 | 第23-25页 |
·重金属污染胁迫农作物生化响应 | 第25-27页 |
·重金属污染胁迫农作物光谱特性 | 第27-29页 |
第4章 农作物重金属污染吸收累积因素分析 | 第29-34页 |
·影响农作物吸收重金属的土壤因素 | 第29-31页 |
·土壤pH 值 | 第29页 |
·土壤有机质 | 第29-30页 |
·土壤Eh 值 | 第30页 |
·土壤质地 | 第30页 |
·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可溶态含量 | 第30-31页 |
·影响农作物吸收重金属的气候因素 | 第31-32页 |
·温度、光照 | 第31页 |
·降水量、湿度 | 第31-32页 |
·影响农作物吸收重金属的其它因素 | 第32-34页 |
·农作物类型 | 第32页 |
·基因类型 | 第32页 |
·农作物生长期 | 第32-34页 |
第5章 水稻重金属污染胁迫敏感光谱特征参数提取 | 第34-57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水稻重金属污染胁迫光谱弱信息增强 | 第34-43页 |
·小波变换的概念 | 第34-36页 |
·光谱奇异性探测机理 | 第36-37页 |
·敏感波段的选取 | 第37页 |
·小波函数的选择 | 第37-39页 |
·小波尺度的确定 | 第39-41页 |
·小波分解的结果 | 第41-43页 |
·重金属胁迫水稻特征光谱参数计算 | 第43-53页 |
·基于小波分解信号的光谱奇异参数计算 | 第43-44页 |
·基于光谱整体变化的小波-分形维数计算 | 第44-48页 |
·基于光谱“突变”信息的小波系数 | 第48-50页 |
·综合多波段的奇异光谱指数的构建 | 第50-53页 |
·特征光谱参数与水稻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分析 | 第53-57页 |
第6章 水稻重金属污染胁迫水平光谱分析模型 | 第57-85页 |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57-61页 |
·光谱参数的选取 | 第57-58页 |
·环境参数的选取 | 第58-61页 |
·水稻重金属污染胁迫水平光谱分析模型建立方法 | 第61-74页 |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61-64页 |
·模糊推理模型 | 第64-66页 |
·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第66-74页 |
·水稻重金属胁迫水平评估结果 | 第74-85页 |
·模型参数预处理 | 第74-75页 |
·AMRPSL 模型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5-81页 |
·不同算法模型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81-85页 |
第7章 大尺度水稻重金属污染胁迫水平卫星遥感评价模型 | 第85-99页 |
·遥感数据的选择 | 第85-86页 |
·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86-89页 |
·波段的选取 | 第86-87页 |
·坏线修复 | 第87页 |
·Smile 效应监测 | 第87页 |
·大气校正 | 第87-88页 |
·噪声信息分离 | 第88-89页 |
·评估模型结果与分析 | 第89-99页 |
·实验样区的确定 | 第89-90页 |
·模型输入参数的获取 | 第90-92页 |
·模型结果与分析 | 第92-96页 |
·模型检验 | 第96-99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创新点 | 第100-102页 |
·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附录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