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选题目的及本文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 第14-16页 |
·论文内容组织结构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DWG文件详解与 Auto CAD二次开发 | 第17-33页 |
·AutoCAD简介 | 第17页 |
·Auto CAD数据库 | 第17-19页 |
·DWG文件解析 | 第19-24页 |
·AutoCAD图形交换文件 DXF | 第19-20页 |
·AutoCAD图形文件 DWG | 第20-24页 |
·访问 DWG文件的方法 | 第24-29页 |
·AutoLISP与 Visual AutoLISP | 第25-26页 |
·ADS与ObjectARX | 第26-27页 |
·COM与 ActiveX | 第27-28页 |
·ObjectDBX | 第28页 |
·几种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的比较 | 第28-29页 |
·DWGdirectX工具 | 第29-32页 |
·Open Design Alliance的产生 | 第29-30页 |
·DWGdirectX技术提供的编程接口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DWG图纸表格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 | 第33-43页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 第33-35页 |
·数据抽象 | 第33-34页 |
·对象 | 第34页 |
·类 | 第34页 |
·继承、类层次 | 第34页 |
·多态性 | 第34-35页 |
·面向对象方法 | 第35页 |
·软件开发平台—Visual C++2005编程语言的新特性 | 第35-39页 |
·C++/CLI新的语法 | 第36-37页 |
·新的 Interop功能 | 第37-38页 |
·更好的代码优化 | 第38页 |
·可靠的安全 | 第38-39页 |
·COM组件技术与 ATL编程方法 | 第39-42页 |
·COM组件技术的兴起 | 第39-40页 |
·动态连接库的优点 | 第40-41页 |
·ATL编程技术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 DWGdirectX技术的 DWG图纸表格信息提取系统的实现 | 第43-64页 |
·提取表格信息 ActiveX控件开发方案 | 第43-44页 |
·总体开发方案 | 第43-44页 |
·开发思路 | 第44页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44页 |
·将 DWGdirectX进行面向对象化封装 | 第44-47页 |
·引入 DWGdirectX接口 | 第44-45页 |
·封装 DWGdirectX接口 | 第45-47页 |
·DWG文件表格信息单元分析 | 第47-52页 |
·基本概念定义 | 第47-49页 |
·表格信息单元之间存在的语义关系与位置关系 | 第49-50页 |
·标题栏分析 | 第50-51页 |
·明细栏分析 | 第51-52页 |
·表格信息的识别提取过程 | 第52-58页 |
·提取所有实体过程 | 第52-53页 |
·表格线分组分析 | 第53-54页 |
·交点计算 | 第54-55页 |
·交点计算单元格的形成与表格组成 | 第55-57页 |
·接口的使用 | 第57-58页 |
·DWG文件表格信息提取实现过程 | 第58-63页 |
·测试过程 | 第58-61页 |
·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使用情况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全文总结 | 第6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64页 |
·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