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7-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草地畜牧业是新疆多个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 | 第17-18页 |
·新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三个基本矛盾 | 第18-19页 |
·草地畜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 第19-20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研究的关键问题、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研究的关键问题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主要数据来源 | 第25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5-27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7-44页 |
·理论基础 | 第27-34页 |
·理性决策理论与行为决策理论 | 第27-29页 |
·动机理论 | 第29-30页 |
·产权与制度变迁理论 | 第30-33页 |
·农户经济学理论 | 第33-34页 |
·文献综述 | 第34-44页 |
·关于草地退化诱因的研究 | 第34-39页 |
·关于农户行为与农户模型研究 | 第39-44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域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及基本假设 | 第44-54页 |
·研究区域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 | 第44-47页 |
·研究区域基本状况 | 第44-46页 |
·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 第46-47页 |
·本研究基本假设及其验证 | 第47-54页 |
·基本假设 | 第47-49页 |
·假设有效性验证 | 第49-54页 |
第四章 牧民生产决策的目标及目标偏好 | 第54-75页 |
·目标、动机与经济行为的一般关系 | 第54-55页 |
·农户目标研究回顾 | 第55-58页 |
·国外农户目标研究 | 第55-56页 |
·国内农户目标研究 | 第56-58页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58-63页 |
·牧户生产决策目标集的确定 | 第58-59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59-62页 |
·数据的来源 | 第62-63页 |
·配对比较法的原理与应用 | 第63-67页 |
·配对比较法的基本原理 | 第63-65页 |
·配对比较法的应用 | 第65-67页 |
·研究区域牧户生产决策目标等级的测定 | 第67-73页 |
·牧户目标判定的一致性检验 | 第67-68页 |
·牧户间目标判定的一致性检验 | 第68-69页 |
·牧户目标的标度值 | 第69-70页 |
·牧户目标的标度值的检验 | 第70-73页 |
·研究区域牧户生产决策目标偏好的内涵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牧民生产决策模型的构建 | 第75-9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5-76页 |
·研究方法 | 第76-83页 |
·模型的选择 | 第76-78页 |
·典型牧户的选择及其基本状况 | 第78-83页 |
·模型构建 | 第83-85页 |
·决策变量 | 第83页 |
·决策目标 | 第83-84页 |
·约束条件 | 第84-85页 |
·模型参数估计 | 第85-89页 |
·草地费用估算 | 第85-88页 |
·饲草料成本估算 | 第88-89页 |
·模型的矩阵表达式 | 第89-91页 |
·模型有效性及其验证 | 第91-93页 |
第六章 牧户生产决策情境模拟 | 第93-104页 |
·不同的决策情境 | 第93-94页 |
·不同情境牧民生产决策的模拟 | 第94-102页 |
·牧民对草地退化的认知与生产决策 | 第95页 |
·政府对草地资源利用的约束力与牧民生产决策 | 第95-97页 |
·市场状况对牧民生产决策的影响 | 第97-99页 |
·生产技术进步对牧民生产决策的影响 | 第99-102页 |
·本章结论 | 第102-104页 |
第七章 牧户生产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104-118页 |
·牧民对草地退化影响的认知与行为 | 第104-110页 |
·牧民对草地退化影响的认知与行为的统计分析 | 第104-105页 |
·牧民对草地退化认知与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105-110页 |
·牧民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 | 第110-113页 |
·牧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统计分析 | 第110-111页 |
·牧民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111-113页 |
·产品价格上升与牲畜饲养规模 | 第113-117页 |
·一个有趣的现象 | 第113-114页 |
·对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 第114-117页 |
·本章结论 | 第117-118页 |
第八章 对有关政策选择的进一步考察 | 第118-129页 |
·草地产权制度与草地退化 | 第118-122页 |
·草地畜牧业产权制度变迁的背景与回顾 | 第118-119页 |
·两种假说及验证 | 第119-120页 |
·“所有者行为错位”是新疆草地退化的主要制度诱因 | 第120-122页 |
·草畜平衡管理与抑制草地退化 | 第122-124页 |
·《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 第122-123页 |
·对草畜平衡管理科学性的质疑 | 第123-124页 |
·有机畜牧业发展与抑制草地退化 | 第124-128页 |
·有机畜牧业及其发展 | 第124-125页 |
·有机畜牧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 第125-127页 |
·新疆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利与弊 | 第127-128页 |
·本章结论 | 第128-129页 |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29-136页 |
·主要结论 | 第129-131页 |
·超载过牧已经成为草地退化的主导因素 | 第129页 |
·牧民生产决策存在多重目标,但对各目标的偏好不同 | 第129-130页 |
·牧民生产决策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 第130页 |
·以草地资源私有化为指向的产权制度改革难以内化客观存在的“外部性” | 第130页 |
·草畜平衡管理需要牧民内在的变化相配合 | 第130-131页 |
·有机畜牧业是新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 第131页 |
·主要政策建议 | 第131-136页 |
·尽快建立自治区、地(州)、县三级草地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 第131-132页 |
·加大力度促进实现两个转变:牧民对草地退化影响的认知向行为转化、牧户作为单纯的生产单位向生产与生态保护单位相统一转变 | 第132-133页 |
·在稳定、完善草场承包制度的基础上,以草地使用权流转为切入点,探索草地资源利用新机制 | 第133-134页 |
·政策与措施的指导思想要由单纯追求畜产品的供给向发挥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转变 | 第134-135页 |
·将有机畜牧业可以作为转变生产方式的一个选择进行试点与发展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作者简历 | 第147-149页 |
附录 | 第149-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