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6-11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6-8页 |
1. 研究生生命意识极易被现代社会欲望所遮蔽 | 第6页 |
2. 研究生“自杀”与自我生命损耗现象严重 | 第6-7页 |
3. 研究生德育未能系统地、持久地关怀生命 | 第7-8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 国外对生命道德教育的研究 | 第8页 |
2. 国内对生命道德教育的研究 | 第8-10页 |
3. 国内外生命道德教育研究的偏向得失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二、生命道德教育的两种理解 | 第11-17页 |
(一) 大众对生命道德教育的失解 | 第12页 |
(二) 正解一:生命道德教育是在道德教育中对学生的生命关怀 | 第12-15页 |
(三) 正解二:生命道德教育是处理生命与自我的一种道德伦理关系 | 第15-17页 |
三、研究生道德教育目的是实现生命推展 | 第17-23页 |
(一) 生命的推展 | 第17-18页 |
(二) 研究生的文化性决定其“生命的推展 | 第18-20页 |
(三) 研究生生命在自组织的活动中获得推展 | 第20-23页 |
四、当前研究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失落 | 第23-25页 |
(一) 当前道德教育价值的政治取向,忽视生命取向 | 第23-24页 |
(二) 当前道德教育的内容、过程、手段忽视生命性 | 第24-25页 |
(三) 当前道德教育无法解决研究生的生命危机 | 第25页 |
五、实现研究生生命推展的道德教育 | 第25-30页 |
(一) 坚持生命化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 | 第25-27页 |
(二) 回归研究生的生活实际 | 第27页 |
(三) 坚持主体性,促使德育方法的优化与创新 | 第27-29页 |
(四) 积极建构研究生自杀的干预网络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