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1 饲用酶制剂及其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 ·饲用酶制剂的分类及特性 | 第13页 |
| ·饲用酶制剂的作用机理 | 第13-17页 |
| ·破坏植物细胞壁,提高淀粉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 | 第13-15页 |
| ·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 | 第15页 |
| ·降低消化道食糜粘度 | 第15-16页 |
| ·补充内源酶的不足,激活内源酶的分泌 | 第16页 |
| ·改变消化道内菌群分布 | 第16页 |
| ·使某些成分在消化道内的消化位点转移 | 第16-17页 |
| ·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 | 第17页 |
| ·改变肠壁结构,提高养分吸收能力 | 第17页 |
| ·饲用酶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 ·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在肉鸭生产中的应用 | 第19页 |
| 2 肉鸭消化器官发育、消化道酶分泌及肠道组织形态结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消化器官发育规律 | 第19-20页 |
| ·消化道酶分泌规律 | 第20页 |
| ·肠道组织形态结构 | 第20-21页 |
| 3 试验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22-51页 |
| 试验一 杂粕日粮加酶对骡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22-31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2-25页 |
| ·材料 | 第22页 |
| ·试验动物 | 第22页 |
| ·试验日粮 | 第22页 |
| ·方法 | 第22-25页 |
| ·试验设计 | 第22-24页 |
| ·饲养管理 | 第24页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4页 |
| ·试验地点 | 第24-25页 |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 ·3~8周龄骡鸭的成活率 | 第25页 |
| ·3~8周龄骡鸭增重和料重比 | 第25-26页 |
| ·3~8周龄骡鸭蛋白和能量消化率 | 第26-27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27页 |
| 3 讨论 | 第27-30页 |
| ·酶制剂对3~8周龄骡鸭成活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 ·酶制剂对3~8周龄骡鸭增重、料重比的影响 | 第28-29页 |
| ·酶制剂对3~8周龄骡鸭蛋白和能量消化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酶制剂对3~8周龄骡鸭饲养效益的影响 | 第30页 |
| 4 小结 | 第30-31页 |
| 试验二 杂粕日粮加酶对骡鸭消化机能的影响 | 第31-5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8页 |
| ·材料 | 第31页 |
| ·试验动物 | 第31页 |
| ·日粮组成 | 第31页 |
| ·方法 | 第31-38页 |
| ·试验设计 | 第31页 |
| ·饲养管理 | 第31-33页 |
| ·测定指标 | 第33页 |
| ·胰腺和小肠食糜酶活性测定 | 第33-37页 |
| ·组织切片制作 | 第37-38页 |
| ·试验地点 | 第38页 |
|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6页 |
| ·胰腺和小肠食糜酶活性测定 | 第38-42页 |
| ·胰蛋白酶活性 | 第38-40页 |
| ·淀粉酶活性 | 第40-41页 |
| ·脂肪酶活性 | 第41-42页 |
| ·酶制剂对骡鸭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42-46页 |
| ·小肠绒毛高度 | 第42-44页 |
| ·小肠隐窝深度 | 第44-45页 |
| ·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R) | 第45-46页 |
| 3 讨论 | 第46-50页 |
| ·胰腺和小肠食糜酶活性 | 第46-49页 |
| ·胰蛋白酶活性 | 第47页 |
| ·淀粉酶活性 | 第47-48页 |
| ·脂肪酶活性 | 第48-49页 |
| ·酶制剂对骡鸭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49-50页 |
| 4 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 附图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