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SUMMARY | 第3-7页 |
1 导言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方面的研究 | 第8-9页 |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制度的研究 | 第9页 |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机制的研究 | 第9-10页 |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管理机制的研究 | 第10-11页 |
·论文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资料来源 | 第12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3页 |
2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状分析 | 第13-33页 |
·甘肃省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状况分析 | 第14-29页 |
·基金补偿情况 | 第15-20页 |
·基金使用情况 | 第20-22页 |
·住院费用及住院分布情况 | 第22-26页 |
·报销及补偿情况 | 第26-29页 |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效和经验 | 第29-33页 |
·相关机制已初步建立 | 第30页 |
·制度运行初见成效 | 第30-31页 |
·甘肃省全面推进新农合覆盖全省的主要经验 | 第31-33页 |
3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对新农合认知水平不同增大基金风险 | 第33-34页 |
·农民的看法 | 第33-34页 |
·基层干部的态度 | 第34页 |
·合作基金的筹集标准不合理且缺乏积累 | 第34页 |
·合作基金的筹集标准不合理 | 第34页 |
·合作基金筹集困难 | 第34页 |
·补偿率低,受益面窄,保障水平不高 | 第34-35页 |
·报销比例低,补偿率低 | 第34-35页 |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匮乏 | 第35页 |
·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5-37页 |
·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 第35页 |
·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还不够规范 | 第35-36页 |
·部分县乡镇卫生院垫付资金报销存在困难 | 第36页 |
·统筹基金使用率不平衡,部分县存在基金沉淀问题 | 第36-37页 |
4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机制分析 | 第37-52页 |
·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 | 第37-41页 |
·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筹资模式 | 第37-39页 |
·改变筹资顺序,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 | 第39-40页 |
·合理测算筹资水平,提高基金的使用率 | 第40-41页 |
·扩大筹资渠道,减轻筹资压力 | 第41页 |
·因地制宜构建合理的补偿机制 | 第41-44页 |
·调整和完善补偿模式 | 第41-43页 |
·适当扩大补偿范围 | 第43-44页 |
·因地制宜调整补偿标准 | 第44页 |
·逐步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 第44-52页 |
·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服务准入制度 | 第45-46页 |
·合理引导需求,控制过度医疗消费和服务 | 第46-47页 |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完善费用监控配套政策 | 第47-50页 |
·加大对农村医疗服务市场的监控力度 | 第50-52页 |
5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 第52-61页 |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52-54页 |
·农民人均收入较低 | 第52-53页 |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 | 第53页 |
·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数较大 | 第53-54页 |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4-61页 |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参合积极性 | 第54-55页 |
·加快法制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参合问题 | 第55-56页 |
·贫困地区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会 | 第56-57页 |
·引入商业保险推行新农合市场化运作 | 第57-58页 |
·加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体系建设 | 第58-59页 |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农合中的作用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个人简介 | 第67-68页 |
导师简介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