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言 | 第9-19页 |
·奈保尔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多元文化身份与文学创作 | 第11-19页 |
2 自我身份体认:以《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为个案 | 第19-61页 |
·身份与创作背景 | 第20-22页 |
·身份与地域文化 | 第22-27页 |
·身份与叙事方式 | 第27-61页 |
3 他者身份体认:以《印度:受伤的文明》为个案 | 第61-88页 |
·身份与故国叙事 | 第61-62页 |
·身份与视野转换 | 第62-66页 |
·身份与自我认同 | 第66-77页 |
·身份与语言修辞 | 第77-88页 |
4 多元文化身份的探寻:以《河湾》为个案 | 第88-116页 |
·身份与作为他者的非洲 | 第88-96页 |
·身份与他者叙事 | 第96-103页 |
·身份与多重语言 | 第103-116页 |
5 奈保尔"根"与语言的讨论 | 第116-124页 |
·"无根"还是"多根"? | 第116-118页 |
·文化定位和视角对语言的影响 | 第118-124页 |
结语 | 第124-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1页 |
附录1 学位申请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41-142页 |
附录2 奈保尔主要作品一览表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