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概述 | 第9-21页 |
(一)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 第9-13页 |
1、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概念 | 第9-10页 |
2、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特征 | 第10-12页 |
3、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本质 | 第12-13页 |
(二)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与立法状况 | 第13-16页 |
1、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2、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立法状况 | 第14-16页 |
(三)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行政执法权的关系辩折 | 第16-18页 |
1、相同之处 | 第17页 |
2、区别与联系 | 第17-18页 |
(四)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18-21页 |
1、权利保障价值—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得以保障的需要 | 第18-19页 |
2、效益价值 | 第19-21页 |
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实践概况 | 第21-34页 |
(一)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发展概况 | 第21-24页 |
1、机构设置 | 第22页 |
2、执法范围 | 第22-23页 |
3、管理体制 | 第23-24页 |
(二)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取得的成效 | 第24-26页 |
1、初步解决了城市管理领导的多头执法、重复处罚和执法扰民等问题 | 第24-25页 |
2、初步实现了审批权与处罚权的适当分离,为改革现行行政管理模式积累了一定经验 | 第25页 |
3、初步形成了新的行政执法机制,改善了政府的行政执法形象 | 第25-26页 |
4、初步取得了试点经验,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新思路 | 第26页 |
(三) 相对集中处罚权制度在施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4页 |
1、法律依据不完善 | 第26-27页 |
2、法律手段欠缺,不够延伸 | 第27-28页 |
3、相对集中的范围不清晰,行政权的分离不彻底 | 第28-30页 |
4、管理体制混乱,运行机制不畅 | 第30-31页 |
5、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监督与救济方式不完善 | 第31页 |
6、执法队伍自身建设不够 | 第31-33页 |
7、绩效考评体系不完善 | 第33-34页 |
三、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构想 | 第34-47页 |
(一) 明确基本原则 | 第34-36页 |
1、“以人为本”原则 | 第35页 |
2、法治原则 | 第35-36页 |
3、规范性原则 | 第36页 |
(二)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第36-38页 |
1、法制统一 | 第36-38页 |
2、系统全面立法 | 第38页 |
(三) 健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 第38-42页 |
1、深刻认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意义 | 第38-39页 |
2、理顺管理机制,明确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机关的法律地位 | 第39-40页 |
3、科学界定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机关与横向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 第40页 |
4、建立并完善部门联系和协商制度,提高执法的整体效果 | 第40-41页 |
5、建立长效法律监督机制 | 第41-42页 |
(四) 革新执法理念,构建和谐执法平台 | 第42-44页 |
1、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 | 第42-43页 |
2、坚持教育,以纠正为主、处罚为辅 | 第43-44页 |
3、注重执法细节,避免矛盾激化 | 第44页 |
(五)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实现工作高效运转 | 第44-46页 |
1、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上控制权执法队伍的素质 | 第44-45页 |
2、强化执法人员素质建设 | 第45页 |
3、加强日常执法监督检查 | 第45-46页 |
(六) 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实现权责统一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