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庄煤矿松软破碎围岩巷道底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绪论 | 第14-20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19页 |
·底鼓机理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底鼓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朱仙庄煤矿Ⅱ5 回风上山巷道底鼓机理分析 | 第20-35页 |
·朱仙庄煤矿岩样组分与微结构分析实验 | 第20-22页 |
·X射线衍射实验 | 第20-21页 |
·透射电镜实验 | 第21-22页 |
·Ⅱ5 回风上山巷道底鼓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5页 |
·围岩性态 | 第23页 |
·岩层应力 | 第23-24页 |
·水理作用 | 第24-25页 |
·支护强度 | 第25页 |
·巷道形状 | 第25页 |
·Ⅱ5 回风上山巷道底鼓机理分析 | 第25-34页 |
·巷道底鼓机理分类 | 第25-27页 |
·挤压流动性底鼓的力学分析 | 第27-30页 |
·松软破碎底板剪切蠕变分析 | 第30-31页 |
·巷道底鼓的力学模型 | 第31-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3 巷道底板破坏范围的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 第35-40页 |
·相似定理和相似条件 | 第35-36页 |
·相似定理 | 第35-36页 |
·相似条件 | 第36页 |
·相似模拟实验 | 第36-39页 |
·相似常数 | 第36页 |
·模型的基本参数 | 第36-37页 |
·模拟结果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 巷道底鼓蠕变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0-57页 |
·FLAC 中蠕变模型 | 第40-44页 |
·蠕变模型 | 第40-41页 |
·经典粘弹型蠕变模型 | 第41-42页 |
·蠕变分析的时间步长 | 第42-43页 |
·蠕变时间步的自动调整 | 第43-44页 |
·模型建立 | 第44-45页 |
·不同断面形状巷道底鼓的模拟分析 | 第45-55页 |
·直墙半圆拱巷道 | 第45-47页 |
·直墙半圆拱开挖底拱巷道 | 第47-49页 |
·圆形巷道 | 第49-51页 |
·矩形巷道 | 第51-53页 |
·直墙半圆拱形与矩形巷道无底锚蠕变数值模拟 | 第53-54页 |
·关于时间因素的分析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5 工业性试验 | 第57-69页 |
·朱仙庄煤矿Ⅱ5回风上山工程概述 | 第57-58页 |
·支护技术路线 | 第58-62页 |
·分阶段过程控制技术 | 第58-59页 |
·喷锚注分阶段支护技术 | 第59-60页 |
·强化支护技术体系 | 第60-61页 |
·关键技术手段 | 第61-62页 |
·支护技术方案 | 第62-67页 |
·支护参数设计方案一 | 第63-66页 |
·支护参数设计方案二 | 第66-67页 |
·矿压观测及支护效果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6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