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一 未成年人犯罪理论界定 | 第15-17页 |
(一) 国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不同规定 | 第15页 |
(二) 在我国对未成年人及未成年人犯理的界定 | 第15-17页 |
二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现状和特点分析 | 第17-22页 |
(一)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 第17-19页 |
1、未成年罪犯数量上升幅度巨大 | 第17-18页 |
2、未成年罪犯占罪犯总体的比例不断增长 | 第18-19页 |
3、未成年人犯罪类型较为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抢劫、强奸和盗窃三种犯罪类型上 | 第19页 |
(二)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 第19-22页 |
1、犯罪低龄化 | 第19-20页 |
2、犯罪升级,严重暴力犯罪不断增多 | 第20页 |
3、团伙犯罪现象严重 | 第20页 |
4、少女犯罪增长迅速 | 第20-22页 |
三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解析 | 第22-28页 |
(一) 内部原因,即个体原因 | 第22页 |
(二) 外部原因。具体又可分为 | 第22-28页 |
1、家庭方面的原因 | 第22-25页 |
(1)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 第23-24页 |
(2) 家庭结构缺损,父母关系不融洽 | 第24-25页 |
2、学校方面的原因 | 第25页 |
(1) 学校指导思想出现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 | 第25页 |
(2) 学校忽视青春期指导和性教育 | 第25页 |
3、社会方面的原因 | 第25-28页 |
(1) 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 | 第26页 |
(2) 社会腐败现象的“灰色污染” | 第26-27页 |
(3) 文化市场监管不到位 | 第27-28页 |
四 美国、德国、日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法和司法制度比较研究 | 第28-35页 |
(一) 美国 | 第28-30页 |
1、设立独立的少年法庭,并享有广泛的管辖权,形成以少年审判制度为中心的少年司法制度 | 第28页 |
2、美国司法制度的特点 | 第28-29页 |
(1) 案件审理方式上和成年人案件很大不同 | 第28-29页 |
(2) 大量适用非刑罚处罚方式 | 第29页 |
3、美国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的一些对策 | 第29-30页 |
(1) 法律制度健全,法律程序严谨,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 第29页 |
(2) 有一支强大的警察力量和民间保安力量 | 第29-30页 |
(3) 大量的社会民间组织、慈善机构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大力协助 | 第30页 |
(二) 德国 | 第30-32页 |
1、完备的法律法规,健全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 | 第30页 |
2、德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特点 | 第30-32页 |
(1) 对未成年人犯罪,多采取非刑罚处罚措施 | 第30-31页 |
(2) 诉讼中,采取多项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措施 | 第31页 |
(3) 其他的一些特殊规定 | 第31-32页 |
(三) 日本 | 第32-35页 |
1、完备的未成年人法律法规 | 第32-33页 |
2、日本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特点 | 第33-34页 |
(1) 在未成年人案件的受理机构上 | 第33页 |
(2) 在少年案件的审理上 | 第33页 |
(3) 在未成年人案件的处理原则上 | 第33页 |
(4) 日本对不法青少年的审理矫正过程明显地贯穿着重保护教育,尽量避免刑事处分的精神 | 第33-34页 |
3、成立多种组织,共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 第34-35页 |
五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制度的法律对策探析 | 第35-47页 |
(一) 完善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35-39页 |
1、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立法现状及缺陷 | 第35-36页 |
(1) 目前,我国没有独立的少年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 第35页 |
(2) 刑法的具体条文上,存在缺陷 | 第35页 |
(3) 关于未成年人能否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问题 | 第35-36页 |
(4) 非刑罚处罚方式过于单一 | 第36页 |
2、刑事立法完善 | 第36-39页 |
(1) 根据对未成年人罪犯保护和区别对待的精神,我国应在适时出台未成年人刑法,和与之相应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 | 第36页 |
(2) 具体法律条文的完善 | 第36页 |
(3) 在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未成年罪犯不得适用无期徒刑,以切实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 第36-37页 |
(4)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罚方法的完善 | 第37-39页 |
(二) 家庭预防 | 第39-41页 |
1、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 | 第39-40页 |
(1) 增强家长的法律素质 | 第39页 |
(2) 提高家长的的思想文化素质 | 第39-40页 |
(3) 家长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 | 第40页 |
2、优化家庭结构,提高家庭婚姻的质量,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 第40-41页 |
(1) 夫妻双方要加强感情交流,互敬互爱 | 第40页 |
(2) 正确处理夫妻矛盾 | 第40-41页 |
(三) 学校预防 | 第41-45页 |
1、端正教育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第41-42页 |
2、提高教师素质,创建优良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到向性作用 | 第42-45页 |
(1) 要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狠抓以下几个方面 | 第42-43页 |
(2) 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 | 第43-44页 |
(3) 加强道德与法律教育 | 第44页 |
(4) 重视青春期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 第44-45页 |
(四) 社会预防 | 第45-47页 |
1、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 | 第45页 |
2、在社会上大力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全民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 第45页 |
3、加强对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影视报刊书籍等文化信息媒介物的打击与整治 | 第45-46页 |
4、对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规范化治理,陶冶未成年人的情操 | 第46-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