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1-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 ·逻辑架构与内容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 ·知识与知识转移 | 第16-22页 |
| ·知识的概念 | 第16页 |
| ·知识的分类 | 第16-17页 |
| ·知识转移的概念 | 第17页 |
| ·知识转移模型 | 第17-22页 |
|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 | 第22-28页 |
| ·跨国公司概念 | 第22页 |
| ·存在学派 | 第22-23页 |
| ·过程学派 | 第23-25页 |
| ·影响因素学派 | 第25-26页 |
| ·理论评述 | 第26-28页 |
| 第3章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与知识转移模型 | 第28-33页 |
|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 | 第28-30页 |
| ·涵义 | 第28页 |
| ·特征 | 第28-29页 |
| ·对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 | 第29页 |
| ·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路径 | 第29-30页 |
| ·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模型 | 第30-33页 |
| 第4章 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过程 | 第33-40页 |
| ·节点角色 | 第33-34页 |
| ·嵌入性知识转移 | 第34-35页 |
| ·互补性知识转移 | 第35-37页 |
| ·知识转移阶段 | 第37-38页 |
| ·SECI过程 | 第38-40页 |
| 第5章 社会关系特征对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 | 第40-46页 |
| ·社会关系的联系特征 | 第40页 |
| ·联系特征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 第40-42页 |
| ·社会关系的结构特征 | 第42-43页 |
| ·结构特征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强弱联系与疏密结构的共同影响 | 第45-46页 |
| 第6章 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 第46-52页 |
| ·知识特性因素 | 第46-47页 |
| ·参与方因素 | 第47-49页 |
| ·转移渠道因素 | 第49页 |
| ·外部环境因素 | 第49-50页 |
| ·关系距离因素 | 第50-51页 |
| ·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 第51-52页 |
| 第7章 促进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机制 | 第52-64页 |
| ·激励机制 | 第52-57页 |
| ·激励机制的内容 | 第52-53页 |
| ·激励机制的选择 | 第53-57页 |
| ·控制机制 | 第57-64页 |
| ·控制机制的内容 | 第57-59页 |
| ·控制机制的选择 | 第59-64页 |
| 第8章 总结 | 第64-66页 |
|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 ·研究不足 | 第65页 |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