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选题的目的 | 第10页 |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我国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现状 | 第12-14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实证分析方法 | 第14页 |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4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 ·主张技术创新的相关立法要体现系统性 | 第14页 |
| ·主张立法保障技术创新中的资源整合 | 第14-15页 |
| 第2章 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概述 | 第15-20页 |
|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 ·国外的几种观点 | 第15页 |
| ·国内的几种观点 | 第15-16页 |
| ·本文对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 ·法律保障的含义 | 第16-17页 |
| ·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原则 | 第17-20页 |
| ·社会公益与个体私利的协调平衡原则 | 第17-18页 |
| ·公平竞争原则 | 第18页 |
| ·政府适度调控原则 | 第18-19页 |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19-20页 |
| 第3章 我国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6页 |
| ·我国技术创新法律保障的现状 | 第20-22页 |
| ·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法》保障技术创新 | 第20-21页 |
| ·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保障技术创新 | 第21页 |
| ·其他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的法律法规 | 第21-22页 |
| ·我国技术创新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 ·技术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完全为法律所调整 | 第23-24页 |
| ·我国技术创新的法律位阶的结构比例不合理 | 第24页 |
| ·缺少规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法律法规 | 第24-25页 |
| ·我国现有技术创新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 | 第25页 |
| ·科技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第25-26页 |
| 第4章 国外技术创新法律保障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35页 |
| ·国外技术创新法律保障的经验 | 第26-33页 |
| ·美国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 | 第26-28页 |
| ·日本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 | 第28-31页 |
| ·德国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 | 第31-33页 |
| ·国外技术创新法律保障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5页 |
| 第5章 完善我国技术创新法律保障的思考 | 第35-43页 |
| ·建立健全我国技术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5-38页 |
| ·制定我国技术创新的基本法 | 第35页 |
| ·完善我国技术流转的法律保障 | 第35-37页 |
| ·健全我国技术中介机构的相关立法 | 第37-38页 |
| ·完善政府对技术创新扶持、管理、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8-41页 |
| ·通过立法规范科技行政权力的实施 | 第38-39页 |
| ·完善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 | 第39-41页 |
|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 | 第41-43页 |
| ·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法 | 第41-42页 |
| ·完善相关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 | 第42-4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作者简介 | 第47-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