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导论 | 第8-27页 |
·前言 | 第8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10-11页 |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状 | 第11-21页 |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演变 | 第11-14页 |
·再融资政策的演化历程 | 第14-21页 |
·三种融资方式的比较 | 第21-23页 |
·中外融资方式的比较 | 第23-25页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2 西方融资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35页 |
·融资理论 | 第27-31页 |
·主要理论介绍 | 第27-31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31-35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31-32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32-35页 |
3 再融资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实证分析 | 第35-53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指标设计 | 第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配股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分析 | 第37-44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37页 |
·描述性统计量 | 第37页 |
·因子分析 | 第37-39页 |
·样本的综合检验结果 | 第39-40页 |
·配股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对业绩的影响分析 | 第40-43页 |
·募集资金投向对配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分析 | 第43-44页 |
·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分析 | 第44-49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44页 |
·描述性统计量 | 第44-45页 |
·因子分析 | 第45页 |
·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综合得分检验 | 第45-46页 |
·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对业绩的影响分析 | 第46-48页 |
·募集资金投向对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分析 | 第48-49页 |
·发行可转债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分析 | 第49-51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49页 |
·描述性统计量 | 第49-50页 |
·因子分析 | 第50-51页 |
·三种再融资方式对业绩的影响差异分析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4 上市公司再融资后业绩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53-60页 |
·上市公司为获得再融资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 | 第53-54页 |
·上市公司再融资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严重 | 第54-55页 |
·上市公司盲目进行多元化投资 | 第55-56页 |
·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闲置,委托理财现象严重 | 第56页 |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严重 | 第56-58页 |
·监管层惩罚力度不够 | 第58-60页 |
5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60-66页 |
·提高再融资门槛,防止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 第60-61页 |
·建立综合指标体系确认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资格 | 第60-61页 |
·增加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要求 | 第61页 |
·严格限制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的投向 | 第61-62页 |
·开拓上市公司多种融资渠道,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 第62-64页 |
·完善公司债券的相关制度 | 第63页 |
·建立和完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 | 第63页 |
·加快银行改革步伐,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 第63-64页 |
·加强对证券行业的监督 | 第64-66页 |
·加快证券业法制建设 | 第64页 |
·引入问责机制 | 第64-65页 |
·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 第65页 |
·加强监管部门的建设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