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 | 第9-22页 |
第一节 反帝反封建思想是鲁迅儿童教育观的主要思想来源 | 第9-14页 |
一、关于儿童观 | 第10-11页 |
二、关于教育目的 | 第11-12页 |
三、关于封建教育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四、关于教育环境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外教育思想对鲁迅教育观的影响 | 第14-19页 |
一、赫胥黎和达尔文 | 第15-16页 |
二、卢梭 | 第16页 |
三、有岛武郎 | 第16-17页 |
四、爱罗先珂 | 第17-18页 |
五、马克思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自我反思是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又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 | 第19-22页 |
一、鲁迅的成长经历 | 第19-21页 |
二、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基本旨趣 | 第22-30页 |
第一节 科学教育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爱和美的教育 | 第23-26页 |
一、爱的教育 | 第24页 |
二、美的教育 | 第24-26页 |
第三节 致力于儿童的个性发展 | 第26-27页 |
第四节 倾力于“新人”的培养 | 第27-30页 |
一、要有健壮的体魄 | 第27-28页 |
二、要具有独立自主、敢于创新的精神 | 第28-29页 |
三、要有善于反思、主动学习的精神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鲁迅儿童教育的基本素材 | 第30-39页 |
第一节 读物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 | 第30-34页 |
一、鲁迅选择儿童读本的标准 | 第30-33页 |
二、鲁迅重视三种儿童读物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玩具是儿童教育的基本素材 | 第34-37页 |
一、《风筝》 | 第35-36页 |
二、《玩具》 | 第36页 |
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故乡》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大自然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环境 | 第37-39页 |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第37-38页 |
二、《故乡》 | 第38页 |
三、《社戏》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 第39-43页 |
第一节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 第40页 |
第三节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