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27页 |
| ·概述 | 第8页 |
| ·聚烯烃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 ·聚烯烃概况 | 第8-9页 |
| ·聚烯烃改性主要方法 | 第9-13页 |
| ·增韧增强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弹性体增韧机理 | 第13-14页 |
| ·无机粒子增强增韧机理 | 第14-15页 |
| ·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及机理 | 第15-18页 |
| ·界面的形成 | 第15页 |
| ·界面的作用 | 第15-16页 |
| ·界面作用机理 | 第16-18页 |
| ·聚烯烃复合材料界面的改性 | 第18-24页 |
| ·聚烯烃复合材料界面粘结状态与材料性能关系 | 第18-19页 |
| ·聚烯烃复合材料界面的改性方法 | 第19-24页 |
| ·复配无机粒子改性聚烯烃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7-32页 |
|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 ·实验代号说明 | 第27-28页 |
| ·实验用仪器设备 | 第28页 |
| ·工艺流程 | 第28-29页 |
| ·试样制备及工艺条件 | 第29-30页 |
| ·分体表面处理 | 第29页 |
| ·界面改性剂的制备 | 第29页 |
| ·双螺杆挤出造粒 | 第29-30页 |
| ·注射成型 | 第30页 |
| ·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0页 |
| ·熔体流动速率 | 第30-31页 |
| ·非等温结晶性能测试 | 第31页 |
| ·断面形貌SEM表征 | 第31-32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55页 |
| ·无机粒子表面改性研究 | 第32-37页 |
| ·钛酸酯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及用量推测 | 第32-33页 |
| ·钛酸酯偶联剂改性工艺研究 | 第33-37页 |
| ·小结 | 第37页 |
| ·界面改性剂POE接枝MAH的制备研究 | 第37-40页 |
| ·接枝物的表征及机理探讨 | 第37-38页 |
| ·MAH用量对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 ·DCP用量对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页 |
| ·HDPE复合材料中无机粒子组合方式的研究 | 第40-48页 |
| ·无机粒子填充含量的确定 | 第40-44页 |
| ·无机粒子组合方式的确定 | 第44-48页 |
| ·结论 | 第48页 |
| ·HDPE/POE-g-MAH/TT/TC60(1/1)复合体系的研究 | 第48-50页 |
| ·POE-g-MAH含量对复合体系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 ·POE-g-MAH含量对复合体系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 ·POE-g-MAH含量对复合体系弯曲性能的影响 | 第50页 |
| ·复合体系结晶分析 | 第50-51页 |
| ·复合体系SEM形态表征 | 第51-55页 |
| 4 结论 | 第55-56页 |
| 5 展望 | 第56-57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2-63页 |
| 8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