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辆行动部分载荷标定与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概述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13页 |
·装甲车辆载荷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动载荷识别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6-27页 |
·动载荷识别的过程及基本假设 | 第16-17页 |
·动载荷识别频域法 | 第17-21页 |
·频响函数矩阵求逆法(DI-LS) | 第17-19页 |
·模态坐标转换法 | 第19-21页 |
·动载荷识别时域法 | 第21-25页 |
·载荷识别时域法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基于Duhamel积分的时域法 | 第22-23页 |
·基于阶跃响应的时域载荷识别法 | 第23-24页 |
·动载荷识别的SWAT方法 | 第24-25页 |
·其他载荷识别技术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构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 第27-38页 |
·Pro/E简介及功能特点 | 第27-28页 |
·平衡肘结构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28-29页 |
·有限元法基础 | 第29-31页 |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及求解步骤 | 第30页 |
·ANSYS软件简介 | 第30-31页 |
·平衡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37页 |
·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 | 第31页 |
·网格划分 | 第31-33页 |
·有限元计算及分析 | 第33-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平衡肘载荷标定技术 | 第38-51页 |
·平衡肘受力分析 | 第38-40页 |
·负重轮受力分析 | 第38-39页 |
·平衡肘力学模型 | 第39-40页 |
·测点选择及应变片布置 | 第40-43页 |
·载荷标定试验 | 第43-49页 |
·标定试验流程 | 第43-44页 |
·载荷标定试验力学模型 | 第44-46页 |
·载荷标定试验 | 第46-49页 |
·标定载荷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平衡肘载荷识别及载荷谱编制 | 第51-70页 |
·试验概况 | 第51-53页 |
·试验简介 | 第51页 |
·试验装置 | 第51-53页 |
·平衡肘载荷识别模型 | 第53-55页 |
·载荷信号的识别与处理 | 第55-62页 |
·载荷信号的预处理 | 第55-57页 |
·载荷信号识别 | 第57-59页 |
·载荷谱编制 | 第59-62页 |
·神经网络应用于平衡肘载荷识别 | 第62-67页 |
·神经网络概述 | 第62-63页 |
·BP网络结构和学习算法 | 第63-64页 |
·BP网络结构设计原则 | 第64-66页 |
·神经网络应用于平衡肘载荷识别 | 第66-67页 |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67-68页 |
·神经网络方法优缺点分析 | 第67-68页 |
·传统方法优缺点分析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总结 | 第70页 |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