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其他哲学流派论文

约翰·塞尔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绪论第6-9页
第一章 意向性问题的提出第9-18页
 第一节 意向性问题的哲学渊源第9-12页
  一、“意向性”的早期发现第9-10页
  二、布伦塔诺命题第10-11页
  三、意向性:胡塞尔哲学的阿基米德点第11-12页
 第二节 语言分析哲学中意向性问题的凸显第12-14页
  一、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与意向性第12-13页
  二、齐硕姆:“意向性首要原则”第13-14页
 第三节 言语行为理论中意向性问题的提出第14-18页
  一、奥斯汀第14-15页
  二、约翰·塞尔第15-18页
第二章 从言语行为理论解析意向性第18-34页
 第一节 对“以言行事”的再分类第18-22页
  一、超越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第19-20页
  二、“以言行事”的分类标准第20-22页
 第二节 言语行为与意向性的关联第22-27页
  一、语言如何表征实在第23页
  二、言语行为与意向性状态的四重关联第23-27页
 第三节 塞尔对意向性的界定第27-34页
  一、超越传统,重新界定意向性第27-29页
  二、意向性的结构第29-30页
  三、界定意向性的特征第30-34页
第三章 塞尔意向性的独特性及其理论意义第34-47页
 第一节 与胡塞尔意向性的关联第34-38页
  一、相通之处第34-36页
  二、迥异之处第36-38页
 第二节 集体意向性与社会实在第38-41页
  一、“我们—意向性”不可还原的集体意向性第38-39页
  二、集体的意向性与社会实在的建构第39-41页
 第三节 在生物学自然主义的立场上探寻意向性的归属第41-43页
 第四节 塞尔意向性的理论意义第43-47页
  一、穿越语言之门,与心灵相约第43-44页
  二、意向性问题成为语言哲学与心灵哲学的交汇点第44页
  三、为哲学界研究意向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第44-45页
  四、给认知科学、哲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以启迪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耕作方式的变迁及国家的作用
下一篇:爱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