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深部岩体的特点及研究的意义 | 第12-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25页 |
·深部岩体的变形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深部岩体的破坏规律研究 | 第16-17页 |
·深部岩体的强度特性研究 | 第17-18页 |
·岩石流变特性和流变本构模型的研究 | 第18-22页 |
·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 | 第22-25页 |
·研究方案 | 第25-28页 |
·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2章 温度对岩体渗透率的影响 | 第28-37页 |
·温度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研究 | 第28-29页 |
·温度对岩石渗透率影响机制 | 第29-31页 |
·温度对岩体渗透率影响试验研究 | 第3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中、高应力对岩体渗透率的影响 | 第37-56页 |
·引言 | 第37页 |
·裂隙岩体渗流特性 | 第37-40页 |
·岩体单裂隙渗流立方定律 | 第37-38页 |
·岩体的有效隙宽 | 第38-39页 |
·平行裂隙组的水力特征 | 第39-40页 |
·岩体裂隙变性特性研究 | 第40-43页 |
·法向应力作用下裂隙的变形特性 | 第40-41页 |
·剪应力作用下裂隙的变形特性 | 第41-43页 |
·裂隙岩体应力与渗流耦合分析 | 第43-47页 |
·法向应力作用下岩体裂隙渗流特性 | 第43-45页 |
·剪切作用下岩体裂隙渗流特性 | 第45-46页 |
·三维应力作用下岩体裂隙渗流特性 | 第46-47页 |
·裂隙岩体在应力作用下的渗透张量分析 | 第47-51页 |
·单裂隙组在应力作用下的渗透张量 | 第47-49页 |
·多裂隙组在应力作用下的渗透张量 | 第49-51页 |
·单裂隙岩体在三维应力作用下的渗流实验分析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深部岩体温度、应力和渗流耦合模型研究 | 第56-80页 |
·深部岩体渗流、应力和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56-57页 |
·深部岩体温度、应力与渗流耦合分析 | 第57-65页 |
·岩体温度对渗流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57-58页 |
·岩体应力对渗流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58-62页 |
·岩体渗流对温度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62-63页 |
·不考虑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效应的应力分析 | 第63-64页 |
·考虑渗流场与位移场耦合效应的问题分析 | 第64-65页 |
·岩体温度场与渗流场、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的数学模型 | 第65-70页 |
·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的数学模型 | 第65-67页 |
·双场耦合分析的有限元数值方法 | 第67-68页 |
·温度和应力影响下的渗流场模型 | 第68页 |
·渗流和温度影响下的应力场模型 | 第68-69页 |
·耦合渗流及应力影响下的温度场模型 | 第69-70页 |
·温度场、应力场和渗流场耦合模型及数值解法 | 第70-73页 |
·定解条件 | 第70页 |
·本构方程 | 第70-71页 |
·边界条件 | 第71-72页 |
·初始条件 | 第72-73页 |
·渗流场、应力场和温度场耦合模型应用 | 第73-79页 |
·应力场、温度场和渗流场三场之间的作用关系 | 第73页 |
·应力场、温度场和渗流场三场耦合模拟 | 第73-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岩体卸荷室内试验研究 | 第80-108页 |
·概述 | 第80-82页 |
·深部岩体中的应力场分布 | 第82-85页 |
·岩体卸荷室内试验研究 | 第85-86页 |
·卸荷试验的目的 | 第85页 |
·试验仪器介绍 | 第85-86页 |
·试验取样及加工 | 第86页 |
·岩体卸荷试验方案 | 第86页 |
·大理岩卸荷特性试验研究 | 第86-98页 |
·保持主应力差不变的卸荷试验 | 第87-88页 |
·保持轴向位移不变的卸荷试验 | 第88-93页 |
·地下空间开挖卸荷模拟试验研究 | 第93-98页 |
·卸荷开挖模拟试验 | 第93-96页 |
·卸荷岩体强度特性 | 第96-97页 |
·卸荷岩体破坏特性 | 第97-98页 |
·岩样三轴和卸荷细观结构分析 | 第98-102页 |
·卸荷破坏的细微观分析 | 第98-100页 |
·岩样结构参数的统计 | 第100-102页 |
·高围压高水压下岩体的力学特性分析 | 第102-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6章 地下空间开挖卸荷模拟及工程应用 | 第108-140页 |
·开挖卸荷模拟数值分析 | 第108-110页 |
·卸荷模拟方法 | 第108-109页 |
·开挖卸荷的力学模型 | 第109-110页 |
·开挖卸荷模拟的基本步骤 | 第110页 |
·工程简介 | 第110-112页 |
·概述 | 第110-112页 |
·地质条件 | 第112页 |
·模拟目的和模型的计算 | 第112-134页 |
·模拟的目的 | 第112-113页 |
·岩体开挖卸荷模拟的参数选取 | 第113页 |
·初始应力场及初始边界条件 | 第113-114页 |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计算 | 第114-12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26-129页 |
·围岩位移与变形的分析 | 第126-128页 |
·围岩的应力分布规律 | 第128页 |
·围岩的塑性区分布规律 | 第128-129页 |
·典型部位模拟计算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129-134页 |
·模拟计算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134-138页 |
·时空分析 | 第134-136页 |
·施工活动影响分析 | 第136-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0-144页 |
·结论 | 第140-14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1-142页 |
·展望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52-15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