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1-16页 |
| ·非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 | 第11页 |
| ·非人力资本在独立审计中的作用 | 第11-14页 |
| ·非人力资本的信号传递作用 | 第14-16页 |
| ·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独立审计中的非人力资本的基本作用 | 第18-30页 |
| ·独立审计使命与非人力资本作用的对应性 | 第18-21页 |
| ·独立审计的使命:相关利益者产权保护 | 第18-19页 |
| ·独立审计使命要求的审计师独立性 | 第19-20页 |
| ·保持审计师独立性对非人力资本的要求 | 第20-21页 |
| ·审计师行为特征与非人力资本的作用 | 第21-24页 |
| ·审计人员的行为特征 | 第21-22页 |
| ·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特征 | 第22-23页 |
| ·保持审计师正当行为对非人力资本的要求 | 第23-24页 |
| ·独立审计中非人力资本的三种作用:理论性总结 | 第24-30页 |
| ·信号机制 | 第24-25页 |
| ·担保机制 | 第25-26页 |
| ·赔偿机制 | 第26-27页 |
| ·三种作用的逻辑关系框架 | 第27-30页 |
| 第3章 非人力资本信号传递作用与独立审计诚信 | 第30-49页 |
| ·信号传递与独立审计诚信 | 第30-32页 |
| ·审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影响 | 第30-31页 |
| ·独立审计诚信:审计市场需要的有效信号 | 第31-32页 |
| ·非人力资本:传递独立审计诚信的信号载体 | 第32-38页 |
| ·非人力资本满足信号传递有效性要求 | 第32-33页 |
| ·非人力资本让审计师更有诚信的动力 | 第33-34页 |
| ·非人力资本承载的诚信信号是否于独立审计参与各方传递 | 第34-38页 |
| ·影响独立审计诚信信号传递的因素与路径 | 第38-46页 |
| ·我国审计师诚信缺失现状描述 | 第38-39页 |
| ·我国审计师诚信信号传递的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 ·影响我国审计师诚信信号传递的路径分析 | 第40-46页 |
| ·有效发挥非人力资本信号传递作用的若干建议 | 第46-49页 |
| ·扩大事务所规模调整审计市场结构 | 第46页 |
| ·完善审计失败后的民事惩罚落实机制 | 第46-47页 |
| ·通过制度保障和提高事务所赔偿能力 | 第47页 |
| ·拓宽获取审计师相关财务信息渠道 | 第47-49页 |
| 第4章 独立审计中非人力资本的担保作用 | 第49-60页 |
| ·非人力资本对行业整体审计质量的直接担保 | 第49-53页 |
| ·行业准入与独立审计初始质量 | 第49页 |
| ·我国独立审计准入管制制度中对非人力资本的要求 | 第49-51页 |
| ·非人力资本保证初始质量的某些制度障碍 | 第51-53页 |
| ·非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行为的担保 | 第53-56页 |
| ·独立审计过程中人力资本的行为分析 | 第53-54页 |
| ·独立审计中非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创新能力的担保 | 第54-55页 |
| ·非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收益的担保 | 第55-56页 |
| ·非人力资本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担保 | 第56-60页 |
| ·不同形式会计师事务所中的非人力资本担保理论 | 第56-57页 |
| ·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制改革对非人力资本的要求 | 第57-60页 |
| 第5章 独立审计中非人力资本的赔偿作用 | 第60-75页 |
| ·法律责任安排与审计质量 | 第60-61页 |
| ·民事财产赔偿:惩罚机会主义牟利的有效机制 | 第61-63页 |
| ·审计师诚信行为选择的成本模型 | 第61-62页 |
| ·民事财产赔偿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 第62-63页 |
| ·我国审计师的民事赔偿力:现实考察 | 第63-69页 |
| ·审计师第三人民事赔偿制度的运行现状 | 第63-69页 |
| ·法释[2007]12 号文对非人力资本赔偿限制的解除 | 第69页 |
| ·提高我国审计师民事赔偿力的制度改进 | 第69-75页 |
| ·审计师的债务清偿顺序问题 | 第69-72页 |
| ·培育审计师赔偿能力的制度安排问题 | 第72-75页 |
| 结论 | 第75-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