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高温对植物的影响 | 第12-14页 |
·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13页 |
·高温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 第13-14页 |
·叶绿素 | 第13页 |
·细胞膜系统 | 第13-14页 |
·抗氧化系统 | 第14页 |
·遮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4-18页 |
·植物的耐荫性及对低光量子密度的反应 | 第14-15页 |
·遮荫对植物表观形态的影响 | 第15-16页 |
·叶的变化 | 第15页 |
·茎的变化 | 第15页 |
·生长量的变化 | 第15-16页 |
·遮荫对植物解剖结构的影响 | 第16-17页 |
·遮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 第17-18页 |
·光合生理 | 第17页 |
·渗透调节物质 | 第17-18页 |
·果树花芽分化研究 | 第18-20页 |
·花芽形成的营养生理基础 | 第18-19页 |
·花芽形成的激素调节 | 第19页 |
·花芽形成的基因控制 | 第19-20页 |
·临界节位假说 | 第20页 |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试验地点与材料 | 第21-22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花芽分化对高温敏感时期的确定 | 第21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不同栽培处理对甜樱桃叶片生理的影响 | 第22页 |
·不同栽培处理对甜樱桃树体营养的影响 | 第22页 |
·测定方法 | 第22-25页 |
·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22-23页 |
·试剂的配置 | 第22页 |
·材料的处理 | 第22-23页 |
·保护酶及 MDA 的测定 | 第23-24页 |
·SOD 测定 | 第23-24页 |
·CAT 测定 | 第24页 |
·POD 测定 | 第24页 |
·APX 测定 | 第24页 |
·MDA 测定 | 第24页 |
·叶绿素 | 第24页 |
·相对电导率 | 第24-25页 |
·可溶性糖和淀粉 | 第25页 |
·可溶性糖 | 第25页 |
·淀粉 | 第25页 |
·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0页 |
·花芽形态分化对高温敏感时期的确定 | 第26-29页 |
·高温各处理的温度记录 | 第26页 |
·高温处理前后花芽分化进程的观察 | 第26-28页 |
·高温各处理对双雌蕊发生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甜樱桃花芽形态分化的影响 | 第29-35页 |
·露地栽培和促成栽培物候期与温度的观察 | 第29-31页 |
·露地栽培与促成栽培花芽形态分化进程的比较 | 第31-33页 |
·遮荫栽培与促成栽培花芽形态分化进程的比较 | 第33-34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甜樱桃双雌蕊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甜樱桃叶片生理的影响 | 第35-38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甜樱桃叶片 MDA、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叶片保护酶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甜樱桃树体营养的影响 | 第38-40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甜樱桃树体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甜樱桃树体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5页 |
·甜樱桃花芽形态分化对高温的敏感时期 | 第40页 |
·露地栽培和促成栽培甜樱桃物候期与温度的关系 | 第40-41页 |
·温度对甜樱桃花芽分化发端和进程的影响 | 第41-43页 |
·遮荫对甜樱桃叶片生理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甜樱桃树体营养的影响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4-55页 |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