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6页 |
·氮素营养在果树上的作用 | 第11-14页 |
·氮素对果树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12-13页 |
·氮素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3-14页 |
·果树施氮现状 | 第14-15页 |
·土壤氮素循环 | 第15-18页 |
·土壤氮素的存在形式 | 第15页 |
·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 第15-16页 |
·土壤中氮素的矿化 | 第15-16页 |
·硝化反硝化 | 第16页 |
·铵离子固定 | 第16页 |
·土壤中氮素损失 | 第16-18页 |
·淋溶损失 | 第16-17页 |
·径流损失 | 第17页 |
·挥发损失 | 第17-18页 |
·土壤氮素淋溶损失 | 第18-25页 |
·氮素淋溶损失的影响因素 | 第18-22页 |
·降雨和灌溉 | 第18-19页 |
·施氮状况 | 第19-21页 |
·土壤质地 | 第21-22页 |
·耕作方式 | 第22页 |
·氮素淋溶损失防治对策 | 第22-25页 |
·合理施肥 | 第22-23页 |
·缓释、控释肥技术 | 第23页 |
·合理水分管理 | 第23-24页 |
·调整种植结构,改良耕作制度 | 第24-25页 |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26-29页 |
·灌水量对盆栽平邑甜茶生长与~(15)N 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 | 第26页 |
·不同沙粘比对盆栽平邑甜茶的生长及~(15)N 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 | 第26-27页 |
·有机肥施用量对盆栽平邑甜茶的~(15)N 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 | 第27-28页 |
·果园氮素淋溶与硝态氮分布特点 | 第28-29页 |
·样品处理及测定方法 | 第29-31页 |
·样品处理 | 第29页 |
·测定方法 | 第29页 |
·计算公式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2页 |
·灌水量对盆栽平邑甜茶生长与~(15)N 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 | 第31-34页 |
·不同灌水处理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灌水处理植株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特性 | 第32-33页 |
·不同灌水处理植株氮素吸收 | 第32页 |
·不同灌水处理植株的~(15)N 分配率 | 第32-33页 |
·不同灌水量植株对~(15)N 利用率 | 第33页 |
·不同灌水量~(15)N 土壤残留与损失情况 | 第33-34页 |
·不同沙粘比对盆栽平邑甜茶的生长及~(15)N 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 | 第34-37页 |
·不同沙粘比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沙粘比植株氮素吸收、分配特性 | 第35-36页 |
·不同沙粘比植株氮素吸收 | 第35页 |
·不同沙粘比植株各部分Ndff 与~(15)N 分配率 | 第35-36页 |
·不同沙粘比~(15)N 利用与损失 | 第36-37页 |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盆栽平邑甜茶的~(15)N 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植株~(15)N 吸收 | 第37-38页 |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植株~(15)N 利用率 | 第38-39页 |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15)N 残留与损失率 | 第39页 |
·苹果园地下淋溶与硝态氮分布特点 | 第39-42页 |
·不同施肥处理NO_3~--N 淋溶损失 | 第39-40页 |
·NO_3~--N 在不同土层分布特点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6页 |
·灌水量对盆栽平邑甜茶生长与~(15)N 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沙粘比对盆栽平邑甜茶的生长及~(15)N 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盆栽平邑甜茶的~(15)N 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 | 第43-44页 |
·苹果园氮素淋溶与硝态氮分布特点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致谢 | 第56页 |
硕士在读期间形成的论文 | 第56-58页 |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