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海峡西岸沿海城市经济带形成与发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选题背景第7页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第7-8页
     ·研究的意义第7-8页
     ·研究目标第8页
   ·研究方法及数据选择第8-9页
   ·结构和体系第9-11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第11-19页
   ·城市经济带的理论研究第11-14页
     ·城市经济带概念的界定第11-12页
     ·城市经济带概念的发展第12-13页
     ·城市经济带形成与发展的条件第13-14页
   ·城市经济带形成与发展模式第14-19页
     ·点轴理论模式第14页
     ·增长极理论第14-16页
     ·双核结构理论模式第16页
     ·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第16-17页
     ·空间组织的形态第17-19页
第三章 海峡西岸沿海城市经济带形成机制第19-30页
   ·海西沿海经济带现状第19-21页
     ·沿海集聚,连片发展第19-20页
     ·产业集聚,空间拓展第20页
     ·三大城市圈,双核空间结构建立第20页
     ·点轴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第20-21页
   ·海峡西岸经济沿海经济带形成的动力机制第21-30页
     ·区位优势第21-22页
     ·闽台关系第22-24页
     ·农村工业化第24页
     ·资本、劳动力资源的集聚第24-27页
     ·政府行为第27-28页
     ·经济全球化第28-30页
第四章 海峡西岸沿海城市经济带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第30-35页
   ·政治因素第30-31页
   ·城镇规模偏小第31页
   ·制度性障碍第31-32页
   ·弱质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制约第32-34页
   ·生产要素资源禀赋的约束第34-35页
第五章 海峡西岸沿海城市经济带发展构想第35-51页
   ·发展海峡西岸沿海经济带的着力点第35-39页
     ·加强闽台合作第35-37页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第37页
     ·构筑中心城市群第37-38页
     ·改善投资环境第38页
     ·激活民间资本第38页
     ·改善人口素质结构第38-39页
     ·完善市场机制第39页
     ·加强制度创新第39页
   ·海峡西岸沿海经济带空间组织构想第39-51页
     ·南承北接,向西拓展,梯度发展,共同繁荣第39-40页
     ·培育临港工业,“港口—园区—基地”的开发格局第40-42页
     ·以港兴城,壮大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群第42-46页
     ·“双核”空间结构,聚散两相宜第46页
     ·建设沿海经济带交通走廊第46-48页
     ·推进闽台合作,拓展城市空间第48-51页
第六章 结论第51-54页
   ·论文的创新点及结论第51-53页
     ·发展依托于交通运输干线第51-52页
     ·协调区域发展是当前海西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第52页
     ·以经济带布局,最大益处是有利于城市群的产业集群发展第52-53页
   ·存在不足和展望第53-54页
     ·城市经济带研究有待深入和细化第53页
     ·空间组织优化构想的实现路径研究不足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庆油田SAN存储模型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基于管理熵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