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一、论文选题的缘起 | 第7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7-9页 |
三、论文的写作难点、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徽州环境的变迁促成了徽商的兴起 | 第10-21页 |
第一节 徽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状况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徽州生存环境的变迁 | 第12-17页 |
第三节 良好的市场区位和便捷的水运条件 | 第17-20页 |
第四节 明清交替战乱打击下的徽商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经商领域的发达和有利的经商环境促成了徽商的兴盛 | 第21-36页 |
第一节 明清经济重心移向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是徽商经营的重点区域 | 第22-28页 |
一、徽商在武汉 | 第23页 |
二、徽商在芜湖 | 第23-24页 |
三、徽商在南京 | 第24-25页 |
四、徽商在上海 | 第25-27页 |
五、徽商与吴楚贸易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京杭大运河两岸的徽商 | 第28-34页 |
一、徽商在山东的扩展 | 第28页 |
二、以扬州为中心的淮扬商贸区 | 第28-32页 |
三、徽商在浙江 | 第32-34页 |
第三节 由赣江入岭南一线的徽商 | 第34-35页 |
一、徽商在江西 | 第34页 |
二、徽商在广州 | 第34-35页 |
第四节 福建沿海地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近代社会环境的变迁中徽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 第36-49页 |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的经济区域变迁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太平天国战乱打击下的徽商 | 第37-42页 |
第三节 徽州地区自身环境局限性制约了徽商的持续性发展 | 第42-46页 |
一、农业经济基础较差,特产徽墨等又遭洋货侵袭 | 第42页 |
二、棚民对徽州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 第42-44页 |
三、山区交通不便,在近代交通大为发展的条件下越发显示出它的局限性 | 第44-46页 |
第四节 徽商资本未与现代工业生产结合,影响了徽商的进一步发展 | 第46-47页 |
第五节 近代交通方式取代了传统运河的优势,使徽商失去了固有商场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