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动力气象学论文--大气环流论文

夏季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低频大气环流的特征及其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引言第10页
   ·亚洲季风区低频振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第10-13页
   ·青藏高原地区低频振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第13-14页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5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第16-17页
   ·本文所用资料第16页
   ·本文所用方法第16-17页
第三章 长江中下游降水的低频特征第17-29页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特征第17-18页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低频振荡的周期第18-20页
   ·长江中下游显著涝年的低频特征分析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9页
第四章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30—60天振荡特征及其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第29-55页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低频风场的水平传播特征第29-35页
     ·纬向风LFO的东西向传播特征第29-30页
     ·纬向风LFO的南北向传播第30-31页
     ·经向风LFO东西向传播特征第31-32页
     ·经向风LFO南北向传播特征第32-35页
   ·夏季青藏高原低频流场与长江中下游低频降水的关系第35-36页
   ·1998年5—8月东亚地区低频环流与降水演变第36-39页
   ·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低频降水的机制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55页
第五章 1991年夏季青藏高原20—35天振荡的特征和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第55-65页
   ·1991年夏季青藏高原低频风场的水平传播特征第55-57页
     ·低频振荡东西向传播特征第55-56页
     ·低频振荡的南北向传播第56-57页
   ·1991年青藏高原100HPA低频流场与长江中下游低频降水的关系第57页
   ·1991年5—8月东亚地区低频环流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5页
第六章 总结和讨论第65-68页
   ·主要结论第65-66页
   ·问题和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附录1 梅雨期及梅雨强度的定义第73-75页
附录2 1971—2000年历年夏季降水情况综合表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维碳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结构的制备与表征
下一篇: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