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9-3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9-2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待研究的问题 | 第22-3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三、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29-3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32-3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33页 |
三、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33-37页 |
第二章 知识经济测度基础理论与方法 | 第37-61页 |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起源与内涵 | 第37-46页 |
一、知识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 第37-40页 |
二、知识经济的内涵与要素 | 第40-46页 |
第二节 知识测度理论与方法 | 第46-53页 |
一、知识测度的难点 | 第46-48页 |
二、知识测度的思路 | 第48-50页 |
三、知识测度指标 | 第50-53页 |
第三节 信息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 | 第53-61页 |
一、马克卢普的测度理论与方法 | 第54-56页 |
二、波拉特的测度理论与方法 | 第56-58页 |
三、OECD及NAICS的测度方法 | 第58-59页 |
四、国内信息经济测度方法研究 | 第59页 |
五、信息经济测度对知识经济测度的启迪 | 第59-61页 |
第三章 知识经济的经济知识化程度测度 | 第61-115页 |
第一节 知识进步的几个值得争议的问题 | 第61-68页 |
一、知识进步的内涵剖析 | 第61-63页 |
二、有关知识进步范畴的几个争议 | 第63-65页 |
三、对上述争议问题的认识 | 第65-68页 |
第二节 知识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源与分析 | 第68-78页 |
一、知识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思想溯源 | 第68-70页 |
二、知识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剖析 | 第70-73页 |
三、知识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 | 第73-78页 |
第三节 知识进步效应测算方法评述 | 第78-100页 |
一、生产函数法概述 | 第78-82页 |
二、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 | 第82-86页 |
三、其他生产函数形式及模型 | 第86-89页 |
四、投入要素、价格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 第89-96页 |
五、模型中参数的估计问题 | 第96-100页 |
第四节 中国知识进步效应测算及经济知识化程度的判断 | 第100-115页 |
一、知识进步效应测算的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 第100-102页 |
二、数据采集及测算 | 第102-104页 |
三、产出弹性系数估算及知识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 | 第104-111页 |
四、经济知识化发展程度判断及主要分析结论 | 第111-115页 |
第四章 知识经济的知识产业化程度的测度 | 第115-149页 |
第一节 产业分类及产业结构的演变 | 第115-119页 |
一、产业分类 | 第115-117页 |
二、产业结构的演变 | 第117-119页 |
第二节 知识经济产业测度体系 | 第119-123页 |
一、OECD知识经济产业分类标准 | 第120-121页 |
二、中国知识经济产业测度体系 | 第121-123页 |
第三节 高技术产业的测度研究 | 第123-135页 |
一、高技术产业统计内涵 | 第123-124页 |
二、高技术产业界定方法及分类 | 第124-130页 |
三、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测度 | 第130-135页 |
第四节 知识密服务业及知识型产业发展程度的测度 | 第135-149页 |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测度范畴的探讨 | 第136-137页 |
二、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测度分类体系 | 第137-139页 |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统计测度指标体系 | 第139-142页 |
四、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程度的测度 | 第142-145页 |
五、中国知识产业化程度测度与国际比较 | 第145-149页 |
第五章 知识经济测度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 | 第149-182页 |
第一节 知识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与启示 | 第149-161页 |
一、知识经济测度体系已有的研究成果 | 第149-157页 |
二、现有知识经济测度体系的分析与启示 | 第157-161页 |
第二节 中国知识经济测度体系的构建 | 第161-169页 |
一、知识经济测度模型 | 第161-162页 |
二、知识经济测度体系的内容 | 第162-167页 |
三、本文指标体系的特色 | 第167-169页 |
第三节 知识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分析 | 第169-182页 |
一、综合评价方法一般 | 第169-170页 |
二、知识经济测度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 第170-171页 |
三、中国地区之间知识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 | 第171-182页 |
第六章 知识经济测度与SNA | 第182-192页 |
第一节 知识经济测度与SNA概述 | 第182-184页 |
一、知识经济测度方法概述 | 第182-183页 |
二、SNA概述 | 第183-184页 |
第二节 知识经济测度对SNA冲击 | 第184-187页 |
第三节 知识经济测度与SNA的对接 | 第187-192页 |
一、知识经济测度与SNA对接的可能性 | 第187-188页 |
二、知识经济测度同SNA对接的现实要求 | 第188-192页 |
附录1 | 第192-193页 |
附录2 | 第193-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07页 |
后记 | 第207-2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