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承前启后 | 第10-18页 |
(一) 前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概述 | 第10-13页 |
1. 异化概念的原初含义 | 第10-11页 |
2. 异化概念的社会政治内涵 | 第11页 |
3. 异化概念的哲学内涵及其演进 | 第11-13页 |
(二)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提出 | 第13-15页 |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马克思的有关论述 | 第13-14页 |
2.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具体内涵 | 第14-15页 |
(三)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于思想史资源的扬弃 | 第15-18页 |
1.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与社会契约论异化思想的不同 | 第15-16页 |
2. 马克思对黑格尔异化思想的吸收和超越 | 第16-17页 |
3.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吸收和超越 | 第17-18页 |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批判意蕴 | 第18-39页 |
(一) “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统一性 | 第19-24页 |
1. “现代化”资本主义”在内在精神上的统一 | 第19-20页 |
2. “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核心精神的内在分裂和消极后果 | 第20-22页 |
3. 理性工具化的具体表征及其对现代人的存在状态的影响 | 第22-24页 |
(二)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现代批判意蕴 | 第24-28页 |
1. 从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看现代社会物化现象的实质 | 第25-26页 |
2. 物化现象的根本特征及其与异化劳动的相通之处 | 第26-28页 |
(三)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人”的现代命运的揭示 | 第28-31页 |
1.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现代人的主体性丧失的批判 | 第29-30页 |
2.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现代人的个体自由丧失的批判 | 第30-31页 |
(四) 从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看现代社会中价值世界的消逝与失落 | 第31-39页 |
1. 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潜越及其对价值世界的解构 | 第31-33页 |
2. 现代社会生活世界的理性化及其对传统价值意义世界的消解 | 第33-35页 |
3. 现代社会文化工业的兴起及其对传统价值世界的影响 | 第35-39页 |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内在联系及其超越性 | 第39-47页 |
(一)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与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异同 | 第39-44页 |
1. 社会批判理论与异化劳动思想在产生背景及其性质方面的相似之处 | 第39-40页 |
2. 异化劳动思想与社会批判理论所针对的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第40-42页 |
3. 异化劳动思想与社会批判理论中人本主义精神的不同走向 | 第42-43页 |
4. 社会批判理论与异化劳动思想在入场方式及具体问题阐释上的不同 | 第43-44页 |
(二) 异化劳动思想相对于社会批判理论的优越之处 | 第44-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