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问题 | 第14-20页 |
(一) 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原则 | 第14-16页 |
1、金融监管的含义 | 第14页 |
2、金融监管的目标 | 第14页 |
3、金融监管的原则 | 第14-16页 |
(二)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16-20页 |
1、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基础 | 第16-17页 |
2、金融监管的法学基础 | 第17-19页 |
3、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演变 | 第19-20页 |
二、国际金融监管的模式选择及发展变革的比较分析 | 第20-27页 |
(一) 英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及变革 | 第20-21页 |
1、颁布新的金融监管法律 | 第20-21页 |
2、成立新的金融监管机构 | 第21页 |
3、创新金融监管理念 | 第21页 |
(二) 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及变革 | 第21-23页 |
1、20世纪初—30年代,混业经营,混业监管 | 第22页 |
2、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 第22页 |
3、20世纪70年代后,混业监管 | 第22-23页 |
(三) 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25页 |
1、两种监管模式优缺点的比较分析 | 第23-24页 |
2、英国和美国的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4-25页 |
(四) 现代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1、金融监管重心的变化 | 第25页 |
2、两种监管模式的趋同化 | 第25页 |
3、金融监管的国际化 | 第25-27页 |
三、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7-33页 |
(一) 我国目前的监管现状 | 第27-28页 |
(二) 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1、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不协调 | 第29-30页 |
2、监管的有效性不足 | 第30-31页 |
3、市场退出监管法律不完善 | 第31-32页 |
4、重政府监管,轻自律监管 | 第32-33页 |
四、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 第33-47页 |
(一) 加快立法,完善和协调金融监管法制 | 第33-37页 |
1、协调现行监管法制体系内部的关系 | 第33页 |
2、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法律法规 | 第33-34页 |
3、抓紧制定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法律法规 | 第34-37页 |
(二) 着力实现监管的有效性 | 第37-39页 |
1、监管重心要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 | 第37-38页 |
2、监管手段要由严格准入监管转向持续性监管 | 第38页 |
3、规范信息披露 | 第38-39页 |
(三) 完善市场退出法律监管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39-42页 |
1、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况 | 第39-40页 |
2、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40-41页 |
3、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制度设计 | 第41-42页 |
(四) 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 第42-43页 |
(五) 完善自律监管体系 | 第43-44页 |
1、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 第43页 |
2、发挥银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43-44页 |
(六) 加强社会力量的外部监督 | 第44-46页 |
1、加强审计监督 | 第44页 |
2、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 | 第44-46页 |
(七)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