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苏北盆地性质 | 第8页 |
·苏北盆地内部箕状结构的形成 | 第8页 |
·苏北盆地重要构造事件 | 第8页 |
·苏北盆地内的构造 | 第8-9页 |
·高邮凹陷主要断裂系 | 第9-10页 |
·构造演化特征 | 第10页 |
·形成机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3-16页 |
·苏北盆地地理及大地构造位置 | 第13页 |
·苏北盆地基底及构造单元划分 | 第13-14页 |
·高邮凹陷地质概况 | 第14-16页 |
第三章 苏北盆地典型凹陷构造特征简述 | 第16-24页 |
·涟北、涟南凹陷 | 第16-17页 |
·盐城凹陷 | 第17-19页 |
·白驹凹陷 | 第19-21页 |
·金湖凹陷 | 第21-24页 |
第四章 断裂构造特征 | 第24-58页 |
·地震构造解释 | 第24-30页 |
·时间剖面对比 | 第24-25页 |
·时间剖面的地质解释 | 第25-30页 |
·断裂构造几何特征 | 第30-48页 |
·高邮凹陷结构 | 第30页 |
·真武断裂带几何特征 | 第30-37页 |
·吴堡断裂带几何特征 | 第37-44页 |
·汉留断裂带几何特征 | 第44-48页 |
·主要断层活动性 | 第48-58页 |
·真①断层活动性 | 第48-49页 |
·真②断层活动性 | 第49-51页 |
·吴①断层活动性 | 第51-54页 |
·吴②断层活动性 | 第54-55页 |
·汉留断层活动性 | 第55-58页 |
第五章 高邮凹陷主要断裂带构造演化 | 第58-63页 |
·Gz67.48 测线演化剖面 | 第58-59页 |
·Gz47.08 测线构造演化剖面 | 第59-60页 |
·G33.10 测线、G33.00 测线拼合构造演化剖面 | 第60-62页 |
·G4.68 测线构造演化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断裂带发育模式 | 第63-74页 |
·汉留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断层发育模式 | 第63-67页 |
·构造演化特征 | 第63-64页 |
·主要断层的发育顺序及发育模式 | 第64-67页 |
·真②断层三段发育模式 | 第67-70页 |
·吴堡断裂带发育模式 | 第70-72页 |
·高邮凹陷主要断裂发育模式 | 第72-74页 |
第七章 区域应力环境与构造形成机制 | 第74-78页 |
·高邮凹陷地层及构造运动 | 第74-75页 |
·高邮凹陷(T_(40)-T_(23))构造应力场演化. | 第75页 |
·边界断层的控制作用 | 第75-76页 |
·截弯取直作用 | 第75-76页 |
·断层形态的继承性 | 第76页 |
·区域应力环境与走滑作用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