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区空中交通评估与规划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前言 | 第7-8页 |
·国内外容量评估的发展 | 第8-9页 |
·国内空中交通容量的发展情况 | 第9-10页 |
·空域经济性评估的发展状况 | 第1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容量和终端区 | 第13-21页 |
·容量的定义 | 第13-14页 |
·终端区的基本情况 | 第14-16页 |
·终端区的结构及组成 | 第14-15页 |
·机场的组成 | 第15-16页 |
·终端区内的飞行间隔规定 | 第16-17页 |
·终端区内的飞行过程 | 第17-18页 |
·终端区容量的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第三章 区域容量评估模型 | 第21-43页 |
·航路容量模型 | 第21-26页 |
·航段限制单元 | 第21-22页 |
·等速飞行 | 第22-23页 |
·航路上的飞机速度不同的情况 | 第23-26页 |
·后机速度小于前机速度 | 第23页 |
·后机速度大于前机速度 | 第23-26页 |
·航路容量的影响因素和限制条件 | 第26页 |
·交叉点容量模型 | 第26-39页 |
·汇聚飞行的交叉点模型 | 第27-33页 |
·汇聚飞行 | 第27-33页 |
·转弯模型 | 第33页 |
·发散飞行的交叉点模型 | 第33-39页 |
·相邻管制区或管制扇区对航路容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区域容量评估 | 第40-43页 |
·区域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区域容量评估理论模型 | 第41-42页 |
·区域容量评估仿真模型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机场容量评估 | 第43-61页 |
·机场容量的影响因素及限制条件 | 第43-44页 |
·单跑道容量评估 | 第44-55页 |
·离场最大容量评估 | 第44-47页 |
·到场最大容量评估 | 第47-50页 |
·交替到场离场最大容量估计 | 第50-53页 |
·我国机场容量与其他国家机场容量评估对比 | 第53-55页 |
·复杂跑道 | 第55-61页 |
·两条平行跑道 | 第55-58页 |
·两条不同结构平行跑道的容量评估 | 第55-56页 |
·独立平行进近双跑道 | 第56-58页 |
·三条平行跑道 | 第58-59页 |
·四条平行跑道 | 第59页 |
·交叉跑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空中交通容量与经济性模型 | 第61-69页 |
·延误和价格 | 第62-63页 |
·交通量、延误、投资和容量的关系 | 第63页 |
·延误与交通量的函数关系 | 第63-65页 |
·投资与延误的函数关系 | 第65页 |
·容量和投资的函数关系 | 第65-66页 |
·容量与交通量的关系 | 第66-69页 |
第六章 容量评估仿真的计算机实现 | 第69-75页 |
·机场容量评估的程序介绍 | 第69-73页 |
·主界面及功能介绍 | 第69-71页 |
·程序介绍 | 第71-7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第七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5-79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75-76页 |
·工作展望 | 第76-7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一 文中符号与物理意义对照表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