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绪论 | 第11-16页 |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老年社区照料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26页 |
| 第一节 正式照料 | 第16-19页 |
| 一、主要功能 | 第17-18页 |
| 二、主要特征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非正式照料 | 第19-23页 |
| 一、主要功能 | 第20-21页 |
| 二、主要特征 | 第21-23页 |
| 第三节 关于正式照料和非正式照料的一些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正式照料和非正式照料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26-36页 |
| 第一节 社区照料模式更受重视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政府发挥重要作用 | 第27-29页 |
| 一、纳入社会福利计划,政府提供财政保障 | 第27-28页 |
| 二、为民间社区照料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实施管理和监督 | 第28-29页 |
| 第三节 结合正式和非正式照料资源,建立整合的系统 | 第29-30页 |
| 第四节 以支持家庭照料者为主要趋势 | 第30-34页 |
| 第五节 注重培养正式及非正式照料者的专业素质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上海老龄化发展对老年社区照料供求的影响 | 第36-43页 |
| 第一节 上海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36-37页 |
| 一、人口老化速度快 | 第36页 |
| 二、老年人口高龄化倾向明显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老年照料方面的挑战 | 第37-43页 |
| 一、照料需求增加带来的挑战 | 第38-39页 |
| 二、照料需求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 第39-41页 |
| 三、家庭照料供给减少带来的挑战 | 第41-42页 |
| 四、社会照料服务有效供求不足带来的挑战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上海老年社区照料的供给现状 | 第43-52页 |
| 第一节 正式照料供给 | 第43-46页 |
| 一、历史沿革 | 第43-44页 |
| 二、社区照料服务的现状 | 第44-46页 |
| 第二节 非正式照料供给 | 第46-52页 |
| 一、家庭提供的照料 | 第46-48页 |
| 二、社区志愿者提供的照料 | 第48-52页 |
| 第五章 上海老年社区照料体系目前存在的不足探讨 | 第52-59页 |
| 第一节 正式照料方面的不足 | 第52-55页 |
| 一、对政府依赖严重,运作方式行政色彩浓厚 | 第52-53页 |
| 二、政府补贴力度有限,服务受益面狭窄 | 第53页 |
| 三、服务机构市场化程度低,自主购买服务者少 | 第53-55页 |
| 四、从业人员待遇偏低,专业化发展受制约 | 第55页 |
| 五、劳动保障尚未到位,服务存在风险 | 第55页 |
| 第二节 非正式照料方面的不足 | 第55-57页 |
| 一、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外部支援尚显不足 | 第55-56页 |
| 二、志愿者提供的非正式照料作用有限 | 第56-57页 |
| 第三节 正式和非正式照料整合方面的不足 | 第57-59页 |
| 第六章 构建正式与非正式照料整合的老年社区照料体系的设想 | 第59-64页 |
| 第一节 建立公共财政的稳定投入机制 | 第59-60页 |
| 第二节 构建专业的老年社区正式照料系统 | 第60-61页 |
| 一、大力拓展多层次的社区照料服务 | 第60页 |
| 二、培养专业的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 | 第60-61页 |
| 三、扩大老年社区照料服务的受益面 | 第61页 |
| 第三节 挖掘社区非正式照料资源,补充正式照料的不足 | 第61-63页 |
| 一、加强对于老年人家庭照料者的扶持 | 第61-62页 |
| 二、进一步发挥社区志愿者的力量 | 第62-63页 |
| 第四节 实现资源统筹,建立整合的老年社区照料体系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