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前沪江大学校园风貌价值与保护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7页 |
第2章 校园历史变迁过程 | 第17-44页 |
·概述 | 第17-19页 |
·学校发展简史 | 第17-18页 |
·校园发展概况 | 第18-19页 |
·沪江大学时期的校园发展 | 第19-32页 |
·建校伊始(1905-1911) | 第19-22页 |
·整体规划(1911-1928) | 第22-26页 |
·建设盛期(1928-1938) | 第26-30页 |
·停滞与重建(1938-1952) | 第30-32页 |
·解放后的校园发展 | 第32-38页 |
·建国后的发展(1952-1978) | 第32-35页 |
·改革开放后的大量建造(1978-1996) | 第35-36页 |
·近年来的加速发展(1996至今)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44页 |
第3章 校园历史风貌特征研究 | 第44-64页 |
·沪江大学时期校园风貌特征及其来源 | 第44-61页 |
·校园历史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 第44-48页 |
·校园历史建筑风格特征分析 | 第48-55页 |
·校园风貌特征的历史成因 | 第55-61页 |
·解放后校园风貌特征及其来源 | 第61-64页 |
·校园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 第61-62页 |
·校园建筑风格特征分析 | 第62-64页 |
第4章 风貌现状评价与保护策略研究 | 第64-94页 |
·风貌现状评价 | 第64-86页 |
·校园历史空间结构现状 | 第64-66页 |
·历史建筑风貌现状 | 第66-80页 |
·历史空间格局现状 | 第80-84页 |
·历史景观环境现状 | 第84-86页 |
·风貌与历史建筑保护策略 | 第86-94页 |
·核心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范围 | 第86-88页 |
·历史建筑保护等级化策略 | 第88-91页 |
·历史空间格局的保护 | 第91-93页 |
·历史景观环境的保护 | 第93-94页 |
第5章 校园历史建筑与历史空间保护修复导则探索 | 第94-105页 |
·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导则探索 | 第94-102页 |
·历史空间格局保护修复导则探索 | 第102-105页 |
第6章 结语 | 第105-109页 |
1.细致历史阅读的必共性 | 第105-106页 |
2.新的保护层面 | 第106-107页 |
3.保护修复导则的尝试 | 第107-108页 |
写在最后: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附录A 上海理工大学百年历史沿革 | 第111-114页 |
附录B 沪江大学历史年表 | 第114-118页 |
附录C 图表索引 | 第118-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